今天(6月6日)6时18分,芒种来了!


(资料图片)

这个时节,草木葱茏,池塘莲开,北方麦黄,江南梅熟,时光流转之际,已然到了“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的仲夏。

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非常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所以也有着“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说法。

一时间,夏熟的要收、秋收的要播、春种的要管,忙得不可开交。南宋诗人陆游在《时雨》中生动地描绘了这种繁忙景象:“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在武汉市黄陂区一心回乡生态农场,小朋友们的“食农课堂”又一次在稻田里开讲。

插秧的讲究有很多,农耕老师们都一一耐心科普:三株苗一起插,插太浅苗会浮起来,插太深又会被水淹,要刚刚好一根食指的深度,保持15公分的间距,从前往后栽,避免行动轨迹会破坏之前栽种的秧苗。

在农耕老师们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三五成群的穿梭在田间,小心翼翼将秧苗一把一把插进泥土里,水田里很快就被整齐栽种的秧苗铺满。

体验完田间劳作,自己动手DIY爆米花,竹筒饭,尝尝谷物的味道,才能更加记住这一份辛劳。

将淘洗干净的稻米与红豆以3:1的比例混合填入竹筒,上锅蒸制一小时,美味的竹筒饭即可出炉。

制作爆米花的步骤则更为简单,将稻米和糖填入食物膨大器约2/3的位置,拧紧后上炉烤制,待容器内压强达到0.9MPa时,“嘭”的一声响后,一粒粒蓬松的米花就哗啦啦弹出来了。

这样的“食农课堂”源自于2022年,一心回乡生态农场结合古老的农耕智慧,让游客在一秧一苗、一耕一种中,体验农耕的乐趣,感受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了解一年四季如何变化,一日三餐从何而来,真正感知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切实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喜悦,感悟勤劳俭朴的美德。

2018年10月,祖籍湖北孝感的李旭清遵循父亲遗愿,回到家乡湖北发展。她在黄陂区临近木兰大道的罗汉寺街邱皮村拿下了近千亩土地,带领20多名台湾创业者一起,复制台湾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经验,日复一日打造生态有机农场。

农夫们耗时三年改善修复农场土壤环境,坚持沿用八大农法,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不应用大棚,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用最自然质朴的农业生产方法,带来最健康、无污染的蔬果与谷物。

农场现已开发600亩生态蔬果生产基地与食农教育场域,1700亩牡丹园和38亩商服用地,拥有田园餐桌区、帐篷休憩区、萌宠乐园、摄影基地等功能性场域,还有无花果园、桑葚园、葡萄园、洛神花园等生态田园。高峰时期可带动临近村庄超过60人就业,也带动越来越多的黄陂本地青年留在家乡工作。

在农场负责人蔡三益看来,让每位农夫在这里既能挣钱也能习得技术,让更多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样的乡村才是有生命力的。这也是一心回乡生态农场创立的初衷和努力的方向。

一收一种之间,时序轮转,时节更迭。漫漫人生路,愿所有人不负努力,不负时光,愿每一分耕耘都有收获,一切努力都不被辜负。

(长江云新闻记者:索一方 朱哲鋆 李慕文 席志豪 梁蕊 杨岚 责任编辑 黄乐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