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到夏天,有一项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抓蜻蜓,漫天飞舞的蜻蜓可以说是夏季一道标志性的景观。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这样的景象却再也看不到了,虽然蜻蜓并没有完全绝迹,但也就偶尔能够在河边或草丛里看到一两只,它们再也没有聚集成群的能力了。这种现象其实让人有些费解,我们周围的环境改变真的有这么大吗?即便有些改变,如何就能对蜻蜓的数量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呢?要知道,幼虫时期的蜻蜓就是水中的王者,到了成虫,更是天空中的飞行王者,如此强大的一种昆虫,数量怎么就会骤减呢?


(资料图)

蜻蜓的幼虫名为水虿,大多数昆虫的幼虫都是十分弱小的,但水虿不同,它非常强大,在体型相近的情况下,它在水中几乎可以说是无敌的。

水虿是一种纯粹的肉食性幼虫,无论是水中的小虫子,又或者小鱼小虾,甚至是凶猛的蝌蚪,都在水虿的食谱之内。当水虿发现猎物后,会猛然将头部下方一个名为“脸盖”的器官弹出,夹住猎物,再送入口中,整个过程与科幻电影中的异型甚为相似。

蜻蜓的幼虫水虿在水中是没有太多敌手的,而到了它的成虫阶段,也没有太多生物能够威胁到它的生命,因为蜻蜓是自然界之中当之无愧的飞行王者。

蜻蜓是一种美丽的昆虫,而其最美丽的地方就是它晶莹剔透的翅膀,这些翅膀极为特别,具有疏水、疏油和疏尘的三重特性,所以既不怕污损,也不怕雨淋。与大多数的飞行生物不同,蜻蜓拥有四个翅膀,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四个翅膀,每个翅膀都由独立的肌肉所控制,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单独作出不同的动作。

这使得蜻蜓的飞行方式十分诡异。

它们可以悬停于空中,也可以由悬停迅速转为高速移动,它们不需要掉头就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平移,也可以在空中来一个不合常理的急转弯。这种高超的飞行技巧赋予了蜻蜓冠绝群雄的捕食成功率。我们知道,在陆地上的捕猎冠军是猎豹,而它的捕猎成功率只有30%左右,而蜻蜓却可以达到95%。综上所述,无论是幼虫期,还是成虫期,蜻蜓都是具有独特生存优势的,这样一种强大的昆虫,数量为何会出现断崖式的衰减呢?

蜻蜓数量的衰减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对蜻蜓数量影响最大的就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其中又以水污染为主要因素。随着人类物质需求的增加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在日常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而这些化肥和农药最终会扩散到周边的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这极大地影响了蜻蜓幼虫的生存。要知道蜻蜓一生中95%的时间可都是生活在水里的,所以水污染自然就成了蜻蜓数量骤减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就是蜻蜓的栖息地遭到破坏。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适合蜻蜓的栖息环境也随之减少了,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活动和繁殖能力,而且栖息地遭到破坏的并不止蜻蜓一种昆虫,其它很多昆虫的数量也发生了骤减,这也导致蜻蜓的食物来源减少,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它们的生存。最后,就是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蜻蜓数量的减少。蜻蜓不仅是一种美丽又强大的昆虫,它对于环境保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蜻蜓的繁殖对于水质是有一定要求的,蜻蜓数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对水体环境的监测有着借鉴意义,所以我们需要在保护环境方面多下一点功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