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鹤壁市淇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三个集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激活力,推动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机制。

一、集聚教育资源优化城乡学校布局


(资料图)

淇县立足“小县办教育”实际,突出减量扩容增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学校布局。

顶层设计聚合力。淇县先后召开十四届县委第41次常委会、县政府2022年第四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全县义务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淇县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淇县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方案》,成立义务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政策解释、资产登记、财产核算、维稳安保等5个工作专班,实现全县一盘棋、统筹聚合力。

撤点并校调布局。按照农村寄宿制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寄宿制中学向县城所在地集中的“两集中”原则,全县先后撤并农村中小学、教学点59个,清退临时代课教师96名,推动126名专任教师交流轮岗、调剂使用,腾退校园18.8万平方米、校舍3.8万平方米,每年节省办学经费400余万元,实现了规模办学、集中办学、效益办学。同时,为进一步解决部分学校撤并后学生走读困难问题,县政府出资330万元,设立11条免费校车专线,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城区扩容促优质。结合城区中心北移的实际,结合部分路段学校分布过密情况,科学编制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实施城区学校新建、扩容、迁移工程,投资1.39亿元新建淇县文庙中学、淇县太行中学等城区学校,回购小区公办幼儿园5所,将淇县职业中专、朝歌办初级中学迁建新校区,将淇县第五中学整体搬迁至淇县职业中专原校址、淇县教师进修学校和电教中心搬迁至淇县第五中学原校址,在朝歌办初级中学校址规划建设城市体育公园,城区学校布局渐趋合理。

二、集聚办学资源推动优质均衡发展

一方面,县直单位与学校结对汇聚强大动能。出台《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学校实施方案》和《县直单位结对联系学校及“名誉校长”制度》,20家县直单位与20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在校园发展规划、硬件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聚智出资出力,投入800多万元改善提升校园环境,全县中小学校“一校一品”竞相出彩,阳光小学“八好校园”、前进小学“智美教育”、文庙中学“圣贤校园”、北阳镇卧羊湾小学“诗书校园”等打造淇县多彩教育。

另一方面,集团化联合办学助推城乡一体发展。出台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手拉手”等指导意见,采取“老校+新校”“强校+弱校”等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10个城乡学校共同体,推动城乡学校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品牌共创。此外,积极推动淇县第五中学、北阳镇一中、淇园中学分别与市淇滨中学、市外国语中学、市湘江中学结对联合办学,淇县太行中学与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结对合作办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三、集聚人才资源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一方面,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联合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制定《淇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有序开展校内竞聘、跨校竞聘,实行县直中小学校长公开考试竞聘上岗制度,纪委、人社、组织等部门全程参与,8名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走上校长岗位,1843名教师竞聘交流,推动县域学校师资均衡配置、结构更加合理,改出了新风貌,提振了精气神。另一方面,创新“两员”服务学校制度改革。创新实行党建指导员、教学指导员“两员”服务学校制度,38名党建指导员、教学指导员进驻各中小学校,聚焦学校党组织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清辉教苑”“校长开讲”“教师讲坛”系列讲堂,成立“朝歌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实施“打造三品教育·提振教师实力”教师培训项目,着力培育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师德修养高尚、专业素质优良的骨干教师团队,全面推进全县教育大改革、大培训、大提升。

(鹤壁市教体局 供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