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更是落实“双减”“双新”的重要支撑。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省属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美好教育、教育美好”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从“美好教师”培养的视角出发,以多元化专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毗邻高校专家资源的优势,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资料图片)

针对传统教研中存在的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教研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学校秉持“专业共生”的研修理念,积极重构校本研修新样态,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内涵发展,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体四维”校本研修模式。“一体”指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等示范引领作用,搭建研修团队共同体;“四维”指基于不同研修团队共同体,开展备课、课例、课题、专题研修四个维度的校本研修任务,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打造任务型学习共同体

学校充分发挥省级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基于任务研修的核心团队,要求教师依托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项目组等,形成形式多样的学习共同体,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研讨活动,共同解决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中的挑战与难题。

例如,为探讨劳动教育如何在学科渗透,在开学初的第一次学科教研中,学校各学科教师分年级进行劳动教育渗透的研讨,如语文科组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引导学生阅读劳动类的文章,了解劳动人物故事,亲身体验劳动,培养劳动品格。艺术科组将劳动教育与非遗项目结合,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美术科组开设泥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课程,并获得了广东省优秀美术课程案例。

截至目前,学校搭建了校际共同体、学科教师共同体、骨干教师共同体、青年教师共同体,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常态化的校本教研活动。近3年来,学校累计开展100余场线上讲座、370余次线下培训,助力300多名教师向名师、名校长成长。

集体备课:名师领衔,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集体备课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学校非常重视集体备课,以研修共同体为核心,设立“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新星教师”四级教师队伍建设梯队,实行“名师领衔、层级带教”的团队研修机制,开展名师引领课、名师大讲堂等系列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综合素质高、教学业务精、实践能力强的名师,逐步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

比如在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孔珍的带领下,数学科组组建研修团队,围绕“小学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这一专题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在国内率先构建了小学数学多元作业研究的五大系统,并获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学骨干教师。

课例研修:打磨精品课程,锤炼教师教学基本功

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学科教师优化学科教学的重要载体。为此,学校常态化开展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助力精品优质资源建设,发挥师傅的传帮带作用,锤炼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其中,师徒结对青蓝工程以“入门式”“协作式”“提高式”“造才式”等形式进行个性化结对,开展多层次、立体的青蓝工程活动,集团队力量打造优课、金课、精品课。同时,师徒结对进行课例研修,由师徒一起分析教材、编写教案,双向听课,以徒弟的新授课为主,指导其优质汇报课、“同课异构”研讨课。

同时,为进一步完善线上教育模式,推动广州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应对疫情暴发等突发情况,学校10名骨干教师参与了广州共享课堂的录制。学校充分发挥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的作用,研读教材,制定目标,把握重点,细化备课过程,集科组力量对每一节课进行精心设计和打磨,最后,层层严苛把关、“提纯”的15节课例顺利录制、上线,广受好评。学校青年教师邹琳以共享课堂为基础打磨的优质课还获评2022年国家精品课程。

专题研修:以任务为导向,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新一轮课改要求教师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这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此,学校以实施教师素养提升行动为抓手,组织开展专题研修,探索开发以任务为导向、以教育实践为目标的教师研修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例如,围绕项目式学习专题,学校组织了《面向未来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化提升》暑期培训,邀请专家分享项目式学习的探索实践,假期倡导全体教师思考与整理相关资料。开学初第一次教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项目化学习课程内容设计”专题研讨会。随后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校际交流活动,学习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经验。

近年来,学校已开发多个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五个学科的8个案例获得广东省项目式学习案例一、二等奖。以语文科组为例,科组教师以教材中“综合性学习”为抓手,设计了“传统节日嘉年华”“我当诗歌小编辑”“我是汉字推广大使”等学习任务群,凝练成一套《小学语文一至四年级微项目学习活动案例集》。

课题研究:倡导“人人有课题”,总结凝练教改经验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凝练成果,成果升华理论。学校在校本研修过程中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将实践与研修成果凝练成课题。学校课题研究倡导全员参与,帮助更多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思维。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校本课题研究,力求达到“人人有课题”的研修目标。

学校校本课题从一开始只有十几个申报,增长到今年有90个申报项目,几乎涵盖所有教职工。为此,学校特设科研室,用于组织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近5年,学校已有28项省级课题。为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出台了课题研究奖励方案,对参与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学校教师积极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凝练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截至目前,学校累计获得6个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总体来看,强化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强理念,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第二,强资源,联动多方,多渠道汇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用于教师培养。第三,强培训,在校本教研新样态、师资队伍培养梯队搭建等方面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未来,华南师大附小将继续拓宽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径,加大校本研修力度,助力基础教育教研、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锦庭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江伟英系常务副校长,该校为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作者:张锦庭 江伟英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16日第6版版名:校长周刊·实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