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普及实践孵化教育——


【资料图】

让学生由“看客”变“创客”

通讯员 陈宋釜 范佳凤 本报记者 刘盾

2021年直接带动约400人就业,间接带动约1000人就业……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赛场上,五邑大学的参赛项目“年轻人的第一台厨房小家电”斩获金奖,并获得“最佳带动就业奖”单项奖。

作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五邑大学以课程为基础、平台为支撑、项目为载体、市场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分层次、分类型、科学化地实施创新创业全过程教育。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五邑大学党委书记张焜介绍,学校着力打造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引导课程、其他课程3个层次相互支撑,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普及教育、实践教育、孵化教育。

为引导学生把课程知识内化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五邑大学建设了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00多个校内“双创”实践基地。学校还与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等400余家研究所、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

在此次“互联网+”全国总决赛中,“匠能科技——超低能耗的中央空调系统”项目获得银奖。“与中央空调相关的节能控制系统,是我们这个项目的主要研发方向。指导教师梁淑芬所教的‘过程控制’相关课程,为我们打下了厚实的知识基础。”学生彭伊敏表示,在项目开始时,梁淑芬为团队寻找了学校一间教室,把团队设计的中央空调系统应用到教室里。2021年,学校还给“匠能科技”团队提供了一栋教学楼作为实验平台,应用团队的节能系统成果。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商业思维?学校智能制造学部学生彭伊敏,起初对商业知识所知不多。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匠能科技”团队到珠海等地企业开展调研,通过深入了解空调市场生产端到销售端的过程,明确团队的产品定位。

“老师们还会给我们剖析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帮助我们理解企业引来投资的关键要素,如产品的创新力与市场潜力、公司对产品市场的了解和把控等。”如今,彭伊敏掌握了财务、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相关创新创业知识。

疫情期间,打开产品销路成为各团队遇到的难点。在指导教师的建议下,“年轻人的第一台厨房小家电”项目团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设计出多元化产品。“我们调研发现,东南亚地区的用户喜欢大自然风情。我们因地制宜,合理制定了产品的场景使用策略。”该团队负责人杨永永说,借助大数据,团队精准分析了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反向定制,创新设计产品。

“推动大学生由‘看客’发展为‘创客’,需要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五邑大学校长张运华说,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学校组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和服务教师3支队伍。为激发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指导的积极性,学校制定相关办法,表彰奖励表现突出的师生和单位。

五邑大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科研项目经费、企业投入等方式,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校还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企业带来项目、资金和技术专家,学校提供设备、场地、师资,共同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目前已有10家企业入驻联合创新中心,企业每年投入1000万元,培养学生1000多人。部分学生的“双创”成果走向市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