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衡阳路小学,全员运动会是学生最期待的校园活动。运动会设置了“最长的绳子”“夺冠高手”“旋风跑”等30个运动项目,每一名学生都要参加5个运动项目,教师、家长也要参与进来,与学生共同完成比赛。

实际上,随着学校育人理念的升级换挡,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改变运动会的组织形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来,感受运动的快乐,彰显以体育人的价值取向。

一部分竞技能力强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大部分学生“被迫”当了啦啦队和观众。“少数人在跑,多数人在看”是传统中小学运动会常见的景象。这种形式的运动会当然也有其功能,但是却让多数人成为了运动会的“看客”,不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运动热情,而且对那些没有机会参与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要打破“少数人在跑,多数人在看”的局面,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运动会乃至学校的所有课程都要面向全体的理念。既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努力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为所有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舞台和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让学生们在运动会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在运动会等关键事件中得到锻炼和成长,通过这种体验,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引导其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理念只是一方面,知易行难。现实中,很多学校也不是不愿意尝试全员运动会这种形式,关键在于不知道如何开展。传统的比赛项目,如跑步、跳高、跳远等,对参与者的运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确实很难做到全员参与。因此,关键也就在于丰富体育竞赛项目,让不同年级、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都有能够参与的项目。比如,报道中,为了落实“人人参与”,学校在高校教研团队的帮助下,遴选出50多项“教师能教、学生乐学、学校能开展、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如钻山洞、花样跳绳、亲子绣球等,并且不断更新项目,不断优化比赛规则。这些项目以跑、跳、投、爬、钻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基础,以民族传统体育“活、趣、新”项目为特色,能够使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运动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比赛。

当然,全员运动会的背后还需要学校体育工作的强化作为根基。虽然,很多项目的竞赛性弱化了,但是运动会赛场上的比拼,仍有赖于日常的勤练。我们看到,当地学校在创新比赛项目的同时,构建了“教会、勤练、常赛”的体系。整合家校资源,学校每天都布置家庭体育作业,坚持周周检查,鼓励学生人人掌握多项运动技能,倡导所有教师课余主动参与锻炼,实现了学生每天校内、校外锻炼一小时目标。可以说,全员运动会的开展实际上也是学校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的试金石。从现实来看,全员运动会以及“教会、勤练、常赛”体系的构建也取得了积极的育人效果,真正彰显了以体育人、以体育心、以体促智的真谛。

(作者系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教师)

作者:赵庆德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11日第2版版名:中教评论·时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