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多维发力、立体推进,健全统筹机制聚合力,聚焦学校教育强内功,紧盯校外培训严监管,积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让教育回归本真,助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资料图片)

一、健全统筹机制聚合力

高位统筹推进。健全“双减”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双减”工作;在教体局设立“双减协调机制办公室”,增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形成高位推动、横向联动、高效运行的“双减”工作机制。

完善配套政策。济源示范区“两办”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教体局先后印发《“五项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等配套文件,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体系,确保“双减”工作落实有计划、有力度、有效果。

强化督导检查。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建立“双减”工作督查通报、定期督办制度,充分发挥70余名中小学责任督学作用,对市直学校和各镇(街道)辖区中小学“双减”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检查,对校外培训治理进行“回头看”专项督导,累计发布督导通报14期,起到了明显的震慑和导向作用。

二、聚焦学校教育强内功

积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五育”并举实验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创建,打造典范点位,拉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创新性地开展“联片教研”“同课异构”“送课下乡”等教研活动,打造高效课堂,让学校教学成为育人主阵地。

狠抓课后作业管理。严控作业时长和总量,深化作业评价改革,依托河南省义务教育基础作业评价平台,促进精心教学、精细管理、精准教研,取得了良好成效。济源被确定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评价改革示范区”,全省作业评价改革现场会在济源召开,“小作业 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以“财政每班每天补助50元+每生每月缴纳50元”相结合的方式,筹措专项资金,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采取“1小时课业辅导+1小时幸福课堂”模式,为8.5万余名学生提供优质课后服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国培”“省培”“市培”“校本研修”四级联动机制,持续实施校长“领航计划”、教师“领军计划”,新成立7个名校长工作室,培育教育部“双名计划”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成员1人、省级青年骨干校长4人、中原名校长工作室成员4人;成立20个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92个市级教师工作坊,培育中原名师2人、中原名班主任1人、省级名师95人、省级骨干教师507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66人、市级骨干教师808人、市级名师40人,夯实教书育人根基。

三、紧盯校外培训严监管

重新审核登记校外培训机构。根据教体局、文广旅局、工科委的各自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分门别类地对12家学科类培训机构、35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338家文化艺术类和22家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做到校外培训机构底数清、数据准、情况明。重新审核登记后,全市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来的120家压减为12家,压减率90%,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完成率100%。

依法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建立校外培训机构培训预收费监管制度,采取银行托管、缴纳风险保证金的方式,对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目前有30家机构纳入资金监管,监管金额共计400余万元。坚持日常巡查和双休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托12345市长热线、电话举报、邮箱举报等,教体、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出动400余人次,巡查1174余次,检查各类机构538家,从严查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经营、师资不合格、消防不达标、违规乱收费等行为,现场督促整改338处,限期整改1361处,有效规范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

加强“双减”政策宣传引导。利用家长微信群、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广大家长和学生深入宣传解读“双减”政策,引导广大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成才,理性选择校外培训,凝聚社会共识、营造改革氛围,共同推动教育返璞归真,助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