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7399 字


(相关资料图)

阅读时间9 分钟

本文章节:

01、患者的情绪状态不同时,购物的心理动机也不同

02、是亲子间的消费观有冲突,还是“购物成瘾”?

03、对于这两种情况,要先缓解情绪症状

04、用这种方式,有助于化解购物“心瘾”

很多成年人喜欢购物,尤其是女性更常见。她们非常享受购物带来的愉悦体验,并自嘲是“剁手党”。其实,只要在自己能够承担的经济范围内消费,又未对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话,喜欢“买买买”并不是坏事,甚至有一定缓解压力的作用。

但是,很多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青少年也非常喜欢购物,有的甚至是疯狂购物。比如,他们频繁逛网络购物平台,频繁下单,但有很多东西买回来了连用都没用过,甚至连快递盒都不想拆开,就被扔到了一边。

有时,他们还非常慷慨大方地买礼物给亲朋好友,甚至是素未谋面的网友。当零花钱用完以后,他们就又会伸手管父母要。如果父母不给,他们可能会暴怒,与父母发生剧烈冲突,甚至用自残、自杀来威胁父母。

这种情况让父母感到非常头疼,如果放任孩子过度消费,经济成本太高了,父母负担不起,也怕孩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可如果不让孩子买,又怕孩子激动起来真的会做极端的事,病情恶化。

对于这个两难的问题,父母到底该怎么科学地、有效地应对?

以下根据精神医学、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经验,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希望能帮助父母解决难题。

01、患者的情绪状态不同时,购物的心理动机也不同

孩子过度购物,这个问题无疑是要解决的;但依靠暴力、强迫去解决,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可能治标不治本。孩子就算不购物了,肯定又会出现其它问题。

所以,如果我们想真正地解决一个问题,那就必须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

孩子为啥那么喜欢买东西?

或者说,他们买的那些东西,或者说买东西这个过程,满足了孩子什么需求?

根据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经验,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孩子如果过度购物,一般有以下5种情况,又或者说5种不同的心理过程。家长们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甚至是哪几种。

第一种,孩子罹患的是典型的双相障碍,他们有真正的轻躁狂/躁狂发作,而且容易在这种心情非常好的状态下过度消费。

我们之前介绍双相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时,曾经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将双相障碍分为了几种类型。

其中,有些青少年患者有过真正的躁狂/轻躁狂发作,主要特征是心境高涨,显得非常愉快、高兴、甚至是兴奋;他们精力旺盛,对事情过分乐观,并认为自己很优秀,有自大自傲的心理。这一类患者属于典型的双相障碍。

如果这类患者在躁狂/轻躁狂发作时疯狂购物、过度消费,他们的心理活动过程有可能是这样的:

他们可能雄心勃勃地设立了一些计划及目标,然后为了实现它们而买了相应的东西。比如他们想健身,头脑一热就买了很多健身器材和课程,还去健身房开了卡,想着有了这些东西后一定可以完成目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果他们很多时候只是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钱花出去了,事情却没完成。他们也不在意,很快就转向了另一个目标,然后又买了一堆东西,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下去,很有可能直到轻躁狂/躁狂发作结束。

有的患者买东西不是为了实现计划,而是单纯因为心情很好。因为当他们处于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时,情绪是非常愉悦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他们甚至会认为自己的病终于好起来了,以后都不用再受到疾病的折磨了,真是太好了。

既然苦尽甘来了,难得那么高兴,那就要好好对待自己,买点好的东西犒劳自己,想吃的、想玩的、想用的都要安排上。这么一想,他们就更加兴奋了,立马就开始买买买。

至于花掉了大量的钱,他们也会想得很乐观,比如“以后肯定能赚回来”,“贵是贵了点,但物有所值啊”等等。

第二种情况,患者在情绪烦躁、郁闷或者低落的时候买,这主要是为了排解苦闷和负性情绪,也有小部分原因可能是出于“报复”父母。

在临床中,有很多青少年患者并没有典型的轻躁狂/躁狂发作的症状,也就是自从患病以来,从没有过心境高涨、兴奋自大、盲目乐观的状态。但他们变得暴躁易怒,在家对父母大发脾气,甚至砸东西、打父母。

很多精神科医生认为这种状态也属于轻躁狂/躁狂发作的一种,所以把孩子诊断为双相障碍。但我们并不认同,患者其实是因为非常痛苦、压抑而出现了情绪大爆发,这属于叠加性心理创伤被激活后的激越状态,不能因为患者出现过这种情况就诊断为双相障碍。

不过,这一点在临床上仍有争议,我们尚且把这种类型叫做“泛双相化”(我们的意见是诊断为“抑郁症伴激越状态”比较稳妥),也就是诊断的范围比典型的双相障碍更大了。

对于“泛双相化”的青少年患者来说,他们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并总是自我否定,甚至可能没法上学,不敢社交,内心是非常压抑、苦闷的。

他们往往只能通过上网、刷手机来打发时间,而其中就可能包括网络购物。他们在网上浏览琳琅满目的商品,选好下单,这种购物体验能够让他们感到放松、愉悦,暂时地忘记生活中的痛苦和烦恼。

换言之,购物是他们释放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他们心里越是压抑、越是苦闷,就越是容易沉迷于刷购物网站,那刷的时间多了,自然就容易买,越买就越多。

有些孩子买东西除了是排解压力,也可能是在发生亲子矛盾后,他们对父母感到非常愤怒,甚至出现外归因模式:“我之所以病成这样,都是父母害的!他们到现在还不知悔改,还在继续伤害我!”

出于对父母的愤怒和报复心理,他们会疯狂花父母的钱来买东西,不管那些东西能不能用上,只要能让父母头疼,他们就达到目的了。

其实,上面第一种情况的青少年患者,当他们处于重度抑郁发作时,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利用购物行为来缓解负性情绪及心理压力。

02、是亲子间的消费观有冲突,还是“购物成瘾”?

第三种,孩子的消费观念、价值观本来就与父母的有较大冲突,与病症没有直接关联。

我们接诊过的一名青少年患者晓杰,他的父母出身贫寒,尤其是父亲,从小在农村长大,生活节俭的意识深入其骨髓。

后来,晓杰父母白手起家,成为当地颇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晓杰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到大吃穿不愁,周围的同学也都来自非富则贵的家庭。

两代人截然不同的成长背景,导致晓杰和父母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剧烈冲突。

他父母觉得小孩子不应该过度追求物质,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虽然他们花钱让儿子上了很好的学校,但在生活支出上严格限制,不允许他买不必要的、昂贵的东西。

可晓杰觉得,如果按照父母那种消费观念,家里的钱一辈子都花不完,节约又有什么意义?既然家里有钱,为什么还要委屈自己?还有,他身边的同学、朋友用的都是名牌,他却不能用,被人看不起,这让他内心怎么受得了?

所以,晓杰在这一点上跟父母发生了很大冲突,而且随着晓杰进入青春期,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后,这个方面的冲突变得更加大。

严格来说,这跟晓杰的病情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两代人的消费观念冲突导致的。而且这种冲突对晓杰形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他很排斥父母,这反而成了他患病的心理根源之一。

现在很多70后、80后的父母跟孩子都有这种矛盾。孩子买的那些东西,在很多青少年、年轻群体眼中并不过分,比如一些手办、小玩意,有些东西甚至是青少年群体中的潮流,所花费的总金额也不多,不会造成明显的经济负担。但在父母眼里,那些东西花里胡哨的,既不实用又多余,可能就会归结为孩子“过度购物”。

而且,这种情况往往不是患者患病后才出现的,而是早就有了,患者购物前后也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如果他们跟父母关系尚可的话,有时父母不让他们买,他们也愿意接受,只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出于年轻化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他们又会冒出想买的念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种,孩子出现了“购物成瘾”的症状,他们意识到自己过度购物了,但无法自控,一想到买东西就兴奋、产生难以遏制的冲动。

对于购物成瘾的患者来说,购物行为会带来强烈的兴奋感。哪怕这种兴奋感稍纵即逝,哪怕他们知道这样是不理性的,但他们出现购物冲动的时候,根本就无法控制。

这些患者有明显的“心瘾”,表现为购买前后非常兴奋、期待;如果不让买,他们会非常烦躁、暴躁,类似于戒断反应,情绪激动起来甚至与父母发生肢体冲突,不给买誓不罢休。

不过,他们往往只是享受买的过程,对于买回来的东西,从拿到手那一刻就失去了兴趣。

我们接诊过的患者小璇,她曾被权威的精神科医疗机构诊断为抑郁症、躯体变形障碍。其实,她还有典型的购物成瘾。

她说,当她在手机上浏览商品、准备下单的时候,心里非常兴奋。等待商品到达的过程中,她满怀期待,每天都刷物流信息。当快递小哥按响家里的门铃时,她的兴奋感已经减弱很多了,但还是很期待要看一眼。

可当从小哥手中接过快递时,她的兴奋和期待一下子没了。有的快递她会打开看一下,发现没有想象中的感觉,就束之高阁了。有的时候她连打开的欲望都没有,直接扔到一边。只有相对合心意的,她才会拿出来使用,但很快也索然无味了,继续忍不住“剁手”。

点击浏览小璇的案例:她曾经闭门不出,仇视父母,休学2年,如今康复后顺利通过考试,实习表现出色,重启人生!

对于有的患者来说,除了购物本身带来强烈快感之外,他们给朋友、甚至是没见过面的网友买东西、送礼物时,会想象别人会非常认可、喜欢甚至崇拜自己,也会感到很兴奋、很期待,剁手时更加难以自制。

而且有时候,朋友收到礼物了,确实会感到开心,连连道谢,还对患者说好话,患者就更高兴了,从朋友的夸奖和认可中找到现实中难得的价值感。

这说明患者很可能有一定的讨好型人格,内心深处非常自卑;也有可能过分追求外界关注和追捧,并且非常享受这种感觉,以前在这方面形成过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第五种,孩子可能伴有其它的成瘾疾病,并促使他们过度消费。

比如如果患者有网络赌博成瘾,他们赢到钱的时候非常开心,可能会忍不住疯狂购物来满足自己。当输了钱,他们心情郁闷,又有可能会通过买东西来让自己开心一点,并想着“既然都输了这么多了,买东西花的钱只是零头,算得了什么。”

而有的患者滥用处方药、甚至吸食毒品的话,他们滥用药物或毒品后,情绪会非常高涨,甚至诱发轻躁狂/躁狂发作,也有可能疯狂购物。

但相对来说,这种情况的青少年患者是极少数的,在临床中很少出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