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尤需关注眼下正值毕业季,是莘莘学子即将完成学业告别母校的关键时间节点。大学生或将升学继续深造,或将步入社会追寻职业理想。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存在着以紧张、焦虑、无助、彷徨等为典型表现的“毕业综合征”,值得高度重视。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每年都会接触一些毕业班学生,发现今年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隐患比以往更普遍,也更加复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尚处于温和回暖时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导致许多学生为就业担忧;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学历仍然备受重视的大环境下,学生及其家长对升学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而更为特殊的是,此届毕业生的三年大学生活恰逢新冠疫情,正常学业受到一定影响,常态化的线上教学也影响了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甚至制约了必要的社会实践和人际交流。多种因素相互叠加,不可避免地造成本届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比以往更多。近日,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宣传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也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行为健康和社会生活融洽的重要前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保持心理健康,是毕业班学生今后适应新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与基本需求。所以,在他们即将离开母校之际,高度重视对其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无憾、无惑、无虑、无惧地离校,可谓非常必要。
一是适时引企入校,为学生顺利就业牵线搭桥。毕业前夕,许多高校都会举办校园招聘会,鼓励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但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应聘指导和择业引导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因为不善言辞、不懂自我推介而错失良机,也有一些学生因为患得患失、举棋不定而“高不成低不就”,最终影响顺利就业。所以,只有重视应聘指导和择业引导,方能帮助学生走出因就业而造成的心理困境。
二是举办专题研讨,为学生就业升学释疑解惑。行将毕业,每个学生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因有突出技能而就业无忧,有些学生因为学业优秀升学不愁,还有不少学生却处于就业与升学两难的状态。这些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其中部分学生无法独立解决升学就业问题而又羞于对人言说,迫切需要及时引导。学校可举办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专题讨论,启发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建议和开导。同时,老师还可从中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精准疏导。
三是密切家校沟通,为学生心理健康排忧除患。高校毕业生的父母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急切期待着儿女获得理想的升学就业机会。这种心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添孩子的心理负担。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加强家校沟通,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方能有效缓解学生毕业前的心理负担。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循序渐进,更需要因人施策,要求学校和老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提前介入,并以卓越的智慧未雨绸缪,为学生的心灵健康一路护航。
(作者:王寿斌,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标准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