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根手指能写字的男孩高考632分】一米八几的大个子,蜷缩在一张轮椅上,仅凭两根手指写字,却以惊人毅力坚持完成初中、高中学业。6月24日晚,身患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的21岁启东中学高三毕业生董亦超终于等来高考成绩出炉。632分的成绩,对于与病魔斗争9年,边医治疾病边求学追梦的董亦超来说殊为不易。一直陪伴身边的母亲顾卫华更能理解儿子的坚持和不易,在顾卫华看来,“儿子不管考多少分,能坚持下来就已经很知足了。”

母子俩6年相依苦读,一朝高考学业有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32分!”24日晚上8点左右,看到成绩的那一刻,顾卫华悬着的心终于落定,6年的相依苦读,这一刻她比儿子更兴奋,“考得不错,挺好的。”其实,她知道,此刻的儿子多少有点失落,因为离董亦超自己预期的分数有一些差距,她还是扭头笑着安慰儿子,鼓励阳光乐观的董亦超露出往日的笑脸。

“我跟儿子说过,只要你露出笑脸就是妈妈的春天。”时间回到半个月前,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顾卫华熟练地将儿子推出考场,母子脸上都带着笑意。6年来,顾卫华风雨无阻接送儿子上下学,董亦超穿衣、吃饭等日常行动也都需要在她的帮助下完成,顾卫华的压力难以想象。但顾卫华丝毫不觉得辛苦,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工作在她眼中就如日常小事般轻松平常。

进入高三后,10点半上完晚自习,董亦超还要回家自学一段时间,完成上课来不及的作业,又因为上厕所和洗澡的时间要比普通人更多,所以休息时间时常超过12点。随着学习压力大,董亦超时常焦虑,晚上失眠成了一件令他痛苦的事情。

“妈妈,翻个身。”董亦超每到失眠,总需要母亲不停地给他翻身,同时说些安慰的话语。顾卫华的压力也更大了,一般早上5点半就得起床,几乎没法睡好安稳觉。顾卫华清楚的记得,有一回,连续几天劳累,晚上昏睡到11点多,醒来赶忙跑去教室接儿子。空荡荡的教室里只留下儿子一人,董亦超却淡定地说:“妈妈,不管多晚,我知道你肯定会来,大不了我等你到天亮。”那一刻,顾卫华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重症降临阳光男孩,他却一路阳光赢得关爱

黑框眼镜,小平头,笑起来很憨厚,幽默又健谈。记者见到董亦超时,他给人一副阳光大男孩的形象,很难想象这个与轮椅相伴的少年,与病魔已经斗争了9年,并没有被击垮,反倒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

董亦超天资聪颖,又学习努力。由于母亲顾卫华在服装厂上班很忙,父亲又在外打工,刚上初中时他就在校寄宿,生活几乎全靠自理。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降临到这名花季少年身上。2014年12月28日,董亦超突感手脚无力,摔倒在地。后被送往上海的医院,被诊断为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脖子以下无法动弹。这种病极为罕见、无法治愈,医生曾断言董亦超将在病床上度过余生。

不愿放弃的父母,又把董亦超转到另一家医院治疗,经过两个多月的重症治疗,董亦超无法动弹的身体,渐渐有了动静,脚有了些许反应。“我的大脑是清醒的,时刻想着能够回到学校。”董亦超的脑海里一直有这股强烈的愿望。为了康复身体,董亦超不得不告别校园,借助医院的辅助治疗,他逐渐康复起来,一度可以站立,半边身体有了反应,两支手指和脚都能动了。休学3年后,董亦超奇迹般地回到课堂,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启东中学。

董亦超是幸运的,进入高中后,为了方便母亲顾卫华照顾儿子,启东中学为顾卫华安排了校内保洁的工作,方便她随时照顾儿子,同时赚取一些生活费。同时,学校还为母子俩提供了宿舍,他所在班级也总被安排在一层,幷配有专门的桌子以配套轮椅,让他拥有一个正常高中生的生活。今年高考期间,考点同样提供了免费的食宿,以及量身定制的考桌,另外还有民警专门协调、送考。

“轮椅男孩”两指写字,用乐观和坚持打动身边人

简单的两张床,一张高高的书桌,几本考试书籍,这样简单的陈设就是母子俩生活了三年的宿舍。然而每天来回宿舍,还有一处台阶,常人几秒就能走过,母子俩却要花上足足1分多钟。董亦超能动的手跨在母亲肩上,母亲一只手托着他的背,一手抓着他的另一只手,母亲走在前,董亦超借着力挪动,母子俩艰难地爬完五级台阶。1米86的董亦超靠在1米6多的母亲身旁,看着艰辛却显得十分温暖。

顾卫华每天要去接送和看望儿子七八次,每两节课后,都会走进教室,利用课间休息帮助儿子起身站立五六分钟,以缓解身体的疲劳。母亲的默默坚持,也正是支持着董亦超不断向前的动力。“妈妈很辛苦,比我自己辛苦得多。”董亦超用乐观、坚强,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化作平日里努力学习的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勤奋努力着。

由于饱受疾病困扰,董亦超只能靠两根手指写字,用他的话说,“拿两本书都很费劲,几乎没有力气多拿一会儿。”每次写字做作业,他都匍匐着躯体,低着头,艰难地用两根手指夹着笔,从1小时写300字,渐渐练习到600多字,其中滋味也只有董亦超自己明白。

“他从来没有说过消极懈怠的话,也从来没有流露出绝望的表情。”董亦超的班主任胥静告诉记者,在董亦超口中、脸上总能看到积极阳光的表现,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被他身上的东西所感染。董亦超的坚持也被班主任看在眼里,她带董亦超的两年,董亦超上课几乎全勤,基本不请假。

而他跟也同学相处的很好,由于比同班同学大几岁,他经常被称呼为“超哥”,他需要帮助时,周围同学都会主动帮他找书,而同学请教问题时,他也乐于帮忙答疑。“同学对他很友爱,他身上精神也感动了周围的同学,所以相处比较融洽。”

令胥静印象深刻的是,每次自己坐班晚自习结束后,董亦超都会说上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您早点休息。”在胥静看来,董亦超情商很高,甚至有着超出许多成年人的“成熟”,“善待他的每一个人,他都会很感恩的。”

儿子有个“老师梦”,母亲继续一路陪伴

如今,高中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不错的高考成绩却让董亦超有些烦恼。囿于身体的不便,董亦超还是有些迷茫。他坦言,自己的生活空间有限,想多出去看看,希望能得到好的建议。不久后,启东中学将有一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会,董亦超期待着能与一些高校招生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

董亦超向记者透露,不同于病房的沉闷压抑,学校的生活给了自己不少精神上的鼓励。也许是跟自己小一些的同学相处比较融洽,他其实早有过当一名老师的想法,但因为身体原因,他多少有些犹豫。

“心理学、教育学……”董亦超思考着即将进入大学,自己要选择怎样的专业?去哪一所理想的高校?其实,这样的思考早已在脑海里盘旋,“不管最终填报了什么专业,到了大学以后还是不能放松学习,要学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对于未来,他充满希望。

不久后儿子要开启新的生活,顾卫华也开始琢磨起来,“儿子上了大学肯定要用上电脑,有没有声音控制的电脑,到时候儿子学习起来更方便,不用那么辛苦了。”考虑到上大学后,学校校园更大,还能否天天推着轮椅陪伴儿子,能否再找到份陪读的工作,顾卫华多少还是有些担忧。

“不管儿子走到哪里,我都会一路陪伴。”顾卫华坚定地说,等填报好专业,自己就和儿子开始收拾行囊,向着下一站出发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