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中时,唐尚珺曾为一场街边游戏输光近一个月的生活费。

游戏规则很简单:20元一次,只要连贯且正确地写下数字1至500,就能赢得大奖一台相机。

为了那台相机,唐尚珺反复去试过三次,却只陆续拎回三瓶洗发水。后来,初中好友何汉立也跟着唐尚珺去挑战了一回,某个数字即将写错前,他及时停住,把数字往回拉了一笔。他最终赢回了唐尚珺渴望的那台相机。


(资料图片)

如今,回忆起多年前的这件小事,何汉立发掘出唐尚珺和自己的最大不同,当他急匆匆往前走,唐尚珺仍困囿于眼前。

虽然外部世界的潮水,拍打着唐尚珺:在何汉立的推动和协助下,唐尚珺经营起个人抖音账号,如今积累了近40万的粉丝。但他并不想以此谋生,他仍渴望在高考这一站,实现人生最优解。

▲唐尚珺(左一)和何汉立

掉队的大雁

因为导演的记录片《高十》以唐尚珺为主角,某种程度上,何汉立成为公众视野里,唐尚珺的“代言人”。

他和唐尚珺是初中同班同学,相似的家庭背景、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很快成为朋友。

他们有很多共同点:第一次离开山村,走向城市;家里都有五个兄弟姐妹,哥哥姐姐早早辍学;性格温和、内敛,内心对务农充满厌倦,向往外面的世界;和早已学过音标、单词的县城同学不同,他们在初中第一次接触英语,只能模仿着给单词标注汉字谐音……

初一,两人成绩都不错,物理格外好,唐尚珺全校拔尖,何汉立考了第二名。可陌生又新奇的县城很快夺走两人的注意力,他们花了大把时间外出游玩、探险,成绩快速下滑。

在探险中,唐尚珺总是比何汉立更执着。他们曾相约去探索山的尽头。自学校出发,从早上7点到中午,两人一直走到荒郊野岭。由于身上什么都没带,何汉立开始担忧,“等天黑下来,想回去就困难了。”他劝唐尚珺返回,可他看得出,唐尚珺还想走下去。

▲唐尚珺(左一)和何汉立(右一)

真实的人生里,他们没有一起回头。2005年的中考成为两人命运的分岔口——何汉立被防城港市高级中学录取,唐尚珺却因病遗憾错过考试。那是中考前约一个月,唐尚珺的身体出现不适,“头晕,看东西很恍惚,状态低迷,像喝醉酒一样,只能回家治疗休养。”在医院,他只得到神经衰弱的诊断,而原因不明。

何汉立再次见到唐尚珺是在三个月后,彼时,何汉立已开始高中生活。“为了争取上高中,唐尚珺揣着20多元钱,从上思县来到防城港市,几乎走遍了市内的高中。那天,他来我们学校,在校长的办公室内苦苦哀求了很久,希望有个读书的机会,但因没有中考成绩被拒绝。”当年,何汉立把好友的遭遇写进作文,“那晚,他独自在跨海大桥上露宿,听着涛声依旧,却把这个贫困求学的少年的整颗心都给击碎了。”

何汉立说,自那以后,唐尚珺就像掉队的大雁,往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只能独自一人往前追赶其他人的步伐。

复读循环

2013年,钦州二中,唐尚珺复读的第4年,王俊(化名)复读的第3年,两人成为同班同学和室友。他们惺惺相惜,都有一种坚韧,那时,他们相信“人的天赋差异没那么大。”

唐尚珺先后辗转广西5所高中复读,母校钦州二中待得时间最长,他在那里读了8次“高三”。

压力之下,王俊总是一心扑在学习上,“放松一下就觉得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己。”可在他看来,唐尚珺没那么焦虑,“学习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他会花时间在篮球、吉他等兴趣爱好上,寒暑假也会四处旅游。”

▲唐尚珺喜欢吉他

寒暑假,唐尚珺还忙着打工赚生活费。他送过外卖,做过家教,也去过不少工厂。第一次进厂,他跟着同学去了广东一家制作手机屏幕的工厂。全封闭车间,充满刺鼻的化学试剂气味,上岗前要全副武装,穿上防护服就要花十多分钟,“露出两只眼睛,看不清人脸,只有成堆的手机屏幕。”

5000多元的月薪足够诱惑,可这一切令他难以忍受,“只做了四五天,没拿钱就走了。”另一些工厂,总要上夜班,“分不清白天黑夜,很疲惫,好像永远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

村子里,唐尚珺的很多小学同学都进了广东、福建等各地工厂。他害怕成为他们,渴望另一种自由的人生,而流水线上的遭遇一遍遍加深唐尚珺的固有认知,“要认真学习,读书才是出路。”

复读期间,唐尚珺和过去很多朋友断了联系。直到2014年,为了借钱,唐尚珺向何汉立坦白了自己在做的这件疯狂事。

当唐尚珺仍在和“高三”较劲,何汉立的人生早已轰隆向前。那时,他从广西师范学院毕业两年,凭借吃苦耐劳的实习表现,成为留在广西广播电视台工作的少有的二本学生,又抓住机遇,从记者转型记录片编导。

唐尚珺长久的复读令何汉立惊奇,此后,他跟拍好友两年,试图厘清这份执念的来由。2016年,纪录片《高十》上线,引发热议,网友称唐尚珺是“现代版范进”。

《高十》的结尾定格了唐尚珺坎坷高考之路的某个里程碑——第7次参加高考,他以625分的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可记录片之外,唐尚珺的人生仍停滞在“高三”,“就像困在泥潭中,抬起一只脚,另一只脚又陷入更深。”

▲唐尚珺

2017年起,唐尚珺的高考成绩陷入波动,在600分左右摇摆。“清华梦”愈发摇曳在眼前,成了一个看似咫尺之遥、却又怎么也触不到的希望。

复读第3年,王俊的成绩也不升反降,他发挥失常,成绩比前一年下降几十分。因为复读突破了自己设定的3年期限,他选择向现实妥协——“人的记忆力或能力是有等级之分的。”三年的赌注终究没换来梦想中的“985”院校,也没带他走向远方城市,王俊在26岁时进入广西师范大学读书,选了喜欢的电子信息专业。

代价

2018年,父亲去世后的那个夏天,29岁的唐尚珺从四川骑车去西藏散心。有一天,他迷了路,从早上7点骑到天黑,车子在雨中一路颠簸,却始终不见人烟。在一片黑寂中,唐尚珺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找不到方向,可又回不了头。

当年龄逐渐迈入30岁,唐尚珺才真正意识到时间的流动,意识到自己为一个渺茫的希望投入的巨大代价。

朋友的喜讯接连传来——2018年,何汉立结婚了,第二年搬进单位的福利房,后来又有了两个女儿;2020年,大学毕业3年的王俊在南宁安了家,今年又辞职创业,准备明年结婚。在何汉立的婚礼上,在王俊的家,唐尚珺忍不住想起自己的漂泊,疑惑岸在哪。

有时,他甚至苦涩地发现,校园里的树都长高了一截,可自己还停留在原地。

在这场漫长的坚持和等待中,时间也给唐尚珺带来些许改变。对他而言,高考的意义从精神层面的追逐回归现实,“不再是为了走出去,或回馈家乡;而是为了一份谋生的工作。”为此,他暂时放下对清华大学的执念,报考的专业也从多年前喜欢的机械、车辆工程等转向师范类和农学,构建起另一重更明晰的自我想象——大学毕业后做老师。

今年夏天,唐尚珺一改复读十余年的自我封闭。他告知所有人,决心告别高考,去读大学。频频登上微博热搜的他,也一头闯入流量的世界:发视频更新动态,开直播和网友聊天,短短一个多月,唐尚珺的抖音账号粉丝数增至36.1万。他希望借此澄清别人对自己的误解,杜绝谣言;也尝试积累粉丝,“对以后的创业发展有帮助”。

▲唐尚珺开启直播

有人鼓励他,说每个人都有自我困境,为梦想努力不应该被奚落;也有人指责他浪费教育与公众的注意力资源。但,还没来得及搞懂流量的价值,他却先遭致命运的嘲笑。

他身处的世界早已瞬息万变。近几年,“师范热”持续升温,在考生人数众多、竞争激烈的广西高考中,师范类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连年攀升。今年,手握594分、超过一本线119分的高考成绩,唐尚珺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所院校,最终却没被一所大学录取。尽管超投档线20分,可因为执拗地在高考志愿中选择不服从调剂,他被华中师范大学退了档,此后的两次补录机会他也接连放弃,“没有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7月22日,唐尚珺带着迷茫躲回老家,他想静一静,希望外界对自己的关注少一点。

但5天后的晚上,唐尚珺坐在自家院落中,又一次出现在直播间。他同意了何汉立的主意,和一位命运相似的广西复读女生直播连线。女生复读三年,终于被一所一本院校录取,可今年初,父亲确诊癌症。月色下,这场近一小时的直播,获得1992元打赏。他和何汉立把这笔钱增添到2300元,捐给了女生家。

▲唐尚珺

现在,唐尚珺接受了人与人之间天赋的不同,可他觉得年龄限制了自己的选择——明年,他就35岁了,师范成为唯一适合他的路径,“和清华大学相比,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面对认清现实后的又一次受挫,唐尚珺叹息自己始终在走弯路,如果重来一次,自己也许不会那么冒险,可能听听专家的建议,“一路走来,我都是自己摸索,没人引导,把我拉向正确的方向。”

他不希望出现下一个唐尚珺。

(来源:潮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