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维持战力的方式,有点类似于当年的国军。

当其主力部队出现损伤后,便立即以庞大的后备人力进行补充。而且无论国军还是乌军,相同的作战特点就是老兵油子多,实战中经常把新兵推到前线,让其承受最大压力的同时,也承担了最大的伤亡。


(资料图)

随后即便是战败后撤,这种部队也能保存相当的一部分老兵,如此反复,除非将其全歼,否则它的战力总是能够在得到补充后恢复。而且这样的过程反复几次,大量新兵虽然伤亡多轮,但累计下的老兵也会增加,实际战力有时候还会更强。

说真的,我们中国人对于战争的思考和思维,其实是非常复杂的。要谈战术问题,我们要比那些老外强得多。

当然这个不是说笔者老马如何,而是我们的先辈们,那些真正的军事家们。

毛太祖就曾说过: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响。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就俄乌战场的情况来看,除了马里乌波尔是真正的歼灭战,其他战场,包括刚结束的巴赫穆特,几乎都是消耗战、击溃战。

就乌军来说,它未必不想歼灭俄军成建制部队,但是俄军即便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也能撤走。毕竟它只是兵力不足,空炮优势依然是客观存在的,尽管没有像大家设想中那样。

而俄军的话,它不想打歼灭战的主要原因是兵力不足和害怕过大的伤亡。

那么对耗战,就很有意思吗?

俄军是想通过火力对耗的方式,去消耗乌军有生力量,直到其支撑不住。乌军找到的方案是以大量动员兵填充战线,释放出主力兵团用于攻击。

从本质上说,这还是天灵盖对狼牙棒战术,但在俄军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它未必是无效的。以具体地盘归属为目的的战争,需要大量的步兵。所以俄军的部分动员,也是在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乌克兰毕竟也是有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它在总动员机制下的潜在动员人数依然是很多的。俄军如果不改变整体的战略思维,如果不能全歼乌军一些有战力的部队,那么消耗战在其进行动员后依然还是会存在。

长期消耗所带来的伤亡,未必就会比咬牙付出一定代价打出来的歼灭战小。

事实上集中力量的歼灭战,通常在初期的伤亡会大些,但一旦把对方打崩吃掉,总计算下来的战损比还是己方占优,而且这可以解决掉对方有战力的部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歼灭战不一定规模非得要多大,小的歼灭战累计起来也可以。我军在抗美援朝阵地战时期,很多战斗的目标只是营连级,可这又如何?真口吃掉对方营连级部队多了,它照样头疼。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有谁能承受十次断指?

所以在歼灭战的问题上,不要强调自己有多大困难。当年中野包围黄维兵团的时候,困难不?即便是后来有华野一部的支援,总的力量对比真的就很大吗?困难是要克服的,不是看到困难就跑了,遇难而退,那你还打什么仗呢?

以上这些既是谈俄乌战局,同时也在谈通用性的战事,尤其是结合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些东西简单讲就是我们聊天侃大山的,属于是咱们视角去看,去想的。至于真正的俄乌战事如何发展,如何打,他们肯定有他们的思路,咱们不过多代入,这是两码事。

研究战局归研究战局,聊天侃大山归聊天侃大山

这篇文章属于后者,本质就是扯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