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饮食、运动、健康教育、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缺一不可。很多人都知道运动的重要性,但如何才能科学运动?近日,杨浦区市东医院试点开设糖尿病运动健康门诊,为“糖友”们开设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每周三下午,杨浦区市东医院内分泌科内,来咨询糖尿病运动干预门诊的患者络绎不绝。糖尿病运动干预门诊由市东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和上海体育大学刘向云教授带领的社区(运动)健康师团队共同提供服务。
任先生是一位新“糖友”,听说服用运动“处方”,可以减少用药甚至不吃药,就想来试一试,但医生告诉他,并非所有人都适用运动“处方”,而是先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这份测试包括内脏脂肪、体脂率、握力、静息心率、运动心率等,测试完成后,由医生来对患者进行运动能力和运动风险的评估。
(资料图片)
“该不该运动由我们医生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运动,怎么去运动,运动的方式和技巧在哪里,由我们的社区(运动)健康师团队来进行指导。”市东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遂军告诉记者。
近年来,上海体育大学刘向云教授团队一直在社区开展健康干预项目,为早期糖尿病患者提供运动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团队开发了一款智能评估软件,只要输入患者的各项检测数据,就能自动生成一份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这样医生就相当于有了一个AI小助理,协助其为患者提供运动指导。
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的目的,比如是控糖、降脂还是控体重,还包括运动的形式,如频率、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周期还有注意事项等。“一般来说患者根据我们给他设定的运动处方一个月会显效,三个月能达到明显的效果。”刘向云说。
事实上,在《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最新版本中,已经移除了Ⅱ型糖尿病是终身用药疾病的说法。Ⅱ型糖尿病是可以被逆转的,但“逆转”不等于完全治愈,而是一种暂时的缓解状态,通过较好的血糖控制,来实现不用吃药打针的效果。刘向云认为,Ⅱ型糖尿病逆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生、社区(运动)健康师与患者共同努力,通过治疗和饮食控制,辅以个体化的运动干预降糖方案(运动“处方”),才能实现逆转目标。
“缓解的周期有多长,因人而异,即使逆转成功,患者仍需继续与医务人员合作,进行严格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体质量管理等,定期做好血糖的监测,才能长期维持糖尿病的有效控制。”
邓阿姨已经在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了为其两周的锻炼,这次是来进行复诊的。经检测,她的体脂含量38.0,比两周前测出的38.4有所下降,但效果还不理想。邓阿姨说,自己每周坚持锻炼四五次,每次45分钟,还经常去户外参加徒步,为何体脂率还是降不下来?她拿着测试结果前来咨询社区(运动)健康师。
原来,邓阿姨平时走路的速度不够,没有达到运动“处方”上要求的运动强度。“你接下来要尝试着走到有点气喘,说不上话来,才能有所效果,”根据各项指标,社区(运动)健康师建议邓阿姨保持现有运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力量训练,“另外也可以每天晚上跟着我们的微信直播,一起做一些弹力带的抗阻训练。”刘向云建议,患者每两周来随访一次,适当调整运动“处方”,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上海是国内最早开展“体医融合”探索的城市。今年,杨浦区医保局与区卫健委、区体育局、上海体育大学继续加强合作,印发了《关于开设糖尿病运动干预门诊的试点方案》,率先在杨浦区市东医院(每周三下午)和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四下午)开设糖尿病运动干预门诊,尝试糖尿病诊治与运动干预的深度融合。
杨浦区医保局办公室主任庞岩介绍,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杨浦区持续深化基于健康医保理念的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通过运动干预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积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糖尿病群体健康,探索运动促进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毛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