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近年来,学校秉承“满意就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为办学目标,围绕“稳就业、扩就业、助就业、促就业”四个维度,着力构建“四维”就业育人体系,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能力稳就业
学校构建“多岗适应、专岗精通”课程体系,通过产业需求研究等方式跟踪新岗位新技术发展,并灵活调整专岗课程模块,建立面向产业链、可跨专业流动的专业群师资团队,采用“选岗—跟岗—研岗—适岗”四步法提升专任教师对新技术方向及新岗位的把握能力。对接建设校外基地,发挥园区产业自动更新优势,实现校外基地动态调整,整体推动“课程体系—师资—基地”专业建设持续动态更新,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开展就业教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从一课堂向二课堂拓展,组织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宣传、名企进校园导师面对面、同伴榜样展示、校友话就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寻访浙江青年工匠等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做到“职业规划从跨入校门开始、就业指导从入学教育开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
搭建“校社政企”四方联动平台,拓宽渠道稳就业
学校联合省经信厅、协会、产业园、企业等50余家单位成立学校发展理事会,建设“校社政企”四方合作平台,建立“五级会商、四层互访”的快速协调响应互动机制,为协同育人、就业提供组织保障。目前已与浙江省兴合集团、浙农控股集团、杭州数字信息产业园等300余家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与恒生电子、字节跳动、深信服等企业合作开展“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组织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先后拜访行业龙头企业和校友企业120余家,累计提供招聘岗位1700余个,与浙江新大集团、同花顺公司、浙江福士达集团等建立了全方面、全维度、全链条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以协同育人促就业的良性循环。同时,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多次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云宣讲”“云招聘”等活动。与浙江省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浙江省人才市场、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合作,建立温岭市在杭高职院校引才工作总站、温州市“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等校地合作项目,举办线上、线下双选会12场,企业宣讲会80余场,吸引500余家企业、提供招聘岗位约1.2万个。此外,加强与毕业生家长的协同联动,开设“家长课堂”,促进家校联系,共促学生就业。
实施“阳光助推”工程,精准帮扶助就业
学校设立社会、学校、二级学院三级联动的综合性帮扶体系——“阳光助推”工程。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就业主体作用,对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就业困难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建立“一生一档一策”工作台账;通过毕业生班主任会议、走访毕业生实习单位、毕业生线上调研等形式,摸排学生就业情况,建立未就业学生工作档案;通过动态跟踪、挂账和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底数精准、帮扶精准、就业匹配精准。面向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群体开展“职前成长训练营”,借助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师友计划”平台、辅导员工作室、心理健康中心等载体,开展就业咨询指导、求职技能培训、专题心理辅导,提升毕业生求职应聘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设立百万就业资助专项资金,对基层就业、贫困毕业生等群体进行重点资助。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业促就业
学校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夯实“三阶段推进、三课堂联动、三层面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内涵:构建“三阶段”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从大一到大三实施创新创业“意识渗透”“能力提升”“实战强化”三个阶段创新创业课程;开展“三课堂”双创实践教学活动,整合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实战训练的联动机制;打造“三层面”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统筹推进专业层面“专创融合创新团队”、学院层面“创客空间”、学校层面“众创空间”建设。推动实践育人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比例达100%,参与创业模拟比例达30%,拥有创业实战经历比例达10%以上。校企共建浙茶诚澄众创空间,开发和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与培训,孵化“不吾科技”“赟诚科技”“羊客力”等27个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加强“专创融合、赛创结合”,开展“创客说”“创客行”“创客汇”“创客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特色活动,依托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推进获奖项目成长发展、落地见效,2022年2个项目入围国家级竞赛。
通过实施“四维”就业教育,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97%以上,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持续提升,连续20年100%完成招生计划,招生录取分数综合排名全省同类院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