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一起努力,探索更好的居家养老方式,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丁零零、丁零零……”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第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


(相关资料图)

“这里有老人需要急救!”

“请放心,我们马上安排救助。”

拨打电话的是红育坡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山雪苹。当天,她上门服务时发现,谭宽明老人许久不开门,仔细听,屋里传出微弱的呼声。山雪苹向养老服务中心呼救10分钟后,意外跌倒的老人被送往医院,经抢救后已无大碍。

社区养老是养老服务的组成部分,事关亿万老年人晚年幸福,尤须凝聚合力。近些年,重庆探索延伸专业化服务到社区、进家庭。机构承担运营的养老服务中心,开通了面向社区的绿色诊疗通道,使老年人在危急情况下获得救助有了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我国老年人多数选择居家养老,有些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社区是他们的重要依靠。过去在重庆,社区养老服务站除阅读、交流外,其他功能相对欠缺;如今,依托养老服务中心,更多优质养老资源不断延伸到家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殊为重要。

科技赋能,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因疾病或身体机能退化,一些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这就需要对居住环境、公共设施等进行适老化改造。巴南区李家沱街道,一位老人摔倒后瘫痪在床。经专人上门评估后,社区工作者将手环和可视对讲等智能设备送上门,随时能和老人对话,也能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心率、血压。借助科技力量,按照适老化要求改造硬设施、优化软环境,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方面,社区积极整合资源,有利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居家智慧养老服务。

服务好不好,精细度是重要标准。从实践看,重庆不少地方根据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提供特色鲜明的助老服务。在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助浴快车开到家门口,助浴师带着专业工具上门为老年人洗澡;在渝北区双龙湖街道,服务人员为食量小的老人准备5元普惠餐,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准备15元药膳餐。细致分类的项目,关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做实做细助浴、助餐这类“关键小事”,才能让养老更有品质。这启示我们,下足“绣花功夫”,从细节上解决好“服务谁、服务什么、谁来服务”的问题,才能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养老服务无小事。采访时,记者注意到,谭宽明老人称山雪苹为“山妹儿”。他感慨,“山妹儿”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全社会一起努力,探索更好的居家养老方式,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就能让“家门口的养老”更有品质和温度,托举起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作者为本报重庆分社记者)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本文作者:人民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