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通识课程—兴趣课程—专业性创新创业课程—苗子培育课程—精英实战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融合。

校内平台与校外资源融合。建立1.2万平方米的大学生科创实训园和创新创业俱乐部,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189个、孵化项目200余个。获批成都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四川省省级众创空间。与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等合作,签订专业孵化载体合作协议,联合培育、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师资队伍与学生团队融合。打造“双元双师”模式,通过校内培养、转向,校外聘任,建立116人的创新创业导师库。聘请30余名优秀创业校友担任创业导师,聘任在校创业的大学生导师20余名,征集入库导师共240名。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0余项。近年来,师生共组建创业团队1500余个,撰写《商业计划书》3000余份。

科技研发与培育孵化融合。建立三苏文化研究所、竹编产业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构建研发融合新机制,加强应用型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通过校地企合作,打通“政-产-学-研-用”创新创业链条,协调校内外资源,对有商业价值项目进行培育孵化,转化落地为创业实体。近年来,成功培育、孵化创新实体近50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