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辟小农场,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特色基地,让学生真切体验农耕文化,提升素质教育能力水平,走出一条适合荞窝镇实际和特色的劳动教育发展新路。

加强实践基地管理,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小农场基地,既是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基地,也是培养劳动技能的基地。为了让全校学生有劳动教育课上,并上好劳动教育课,校长担任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劳动教育的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工作,统筹安排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等,确保劳动教育有效开展。学校根据普格县荞窝镇本地、本校的实际,建立了“校长—分管领导—生活管理员—班主任—学生”的管理网络系统,使小农场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模式,以班级为主,把小农场建设为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实习基地,提高基地的实用价值,并对管理进一步细化,从耕地、开箱、种殖过程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农耕文化寓教于乐,学校将“耕读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在校内开垦了种植园,把学校小农场合理分配给每个班级负责管理,将平时在田间见到的耕作情景被“搬”到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的校园里。种植前,老师首先给学生们讲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介绍种植的品种、种植的株距、行距,以及种植的深度等,并给学生做示范。通过劳动实践和科学管理,在各班的场地里,种植的蔬菜长势喜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除了观察各类蔬菜的发芽、生长情况外,还肩负起“照顾”它们的责任,学生们全程参与,使其劳动技能得到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爱劳动、勤劳动的习惯。

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学校小农场课程还与各学科教学联系起来。有语文老师带领各班学生开展活动,如观察、浇水、保洁及与各学科相结合的各项活动,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写日记、参观心得,办手抄报,进行成果摄影等。数学老师带领学生丈量本班土地,美术老师带学生写生……校园小农场成为链接课堂和生活的鲜活教学资源。学校也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作用,切实利用现有资源,丰富课程设置内容,让学生走进自然、探索科学,让小农场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平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