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强化机制引领,构建乡村振兴大格局。学校党委突出抓好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以组织领导为核心、制度规划为重点、管理服务为保障,构建乡村振兴工作大格局,成立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将乡村振兴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健全挂职干部、驻村干部责任体系,完善“周计划、月总结、年述职”工作机制和帮扶干部队伍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

强化价值引领,彰显乡村振兴大担当。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在7个乡村振兴区(县)建设“乡村振兴博士服务站”,博士服务团队60人实行“小团队对接、大团队服务”机制,开展调查研究、校地合作、政策咨询等。打造“大国三农”党建品牌,构建“思政+学术”双品牌人才培养实践项目。近两年,20余支调研团队200余名同学,奔赴全国各地田间地头,形成20余份调研报告。在凉山州实施“彝路相伴”项目,项目覆盖凉山州美姑、喜德、布拖等县的6个大型搬迁安置社区,累计开展服务120余次,服务搬迁群众1.3万人。

强化特色引领,打造乡村振兴大平台。设立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理论与对策研究。着力加强能“读懂中国乡村”、致力乡村振兴的高层次财经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住建部等合作开展重点研究项目50余项,与省统计局共建四川省人口与发展数据实验室,与省政府共建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等。由国家级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积极领衔,建立“反贫困政策实验室”“乡村振兴研究院”,组建20余支专家团队、200余名专家学者赴一线开展科学研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