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彦涵 黄天阳 东营报道

中秋将至,除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团圆外,大闸蟹的陆续上市也为每年的中秋佳节增加了一丝舌尖上的味道。

食用大闸蟹的传统自古有之,特别是中秋节前后的大闸蟹,更是得到了从古至今食客的追捧,很多文人墨客甚至作诗称赞。“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丁公默送蝤蛑》,诗中描写的就是食用大闸蟹的场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闸蟹在我国分布的范围广泛,就全国范围来看,按大闸蟹的自然分布形成了3个大的品系,即长江系、黄河系和辽河系,而黄河口大闸蟹经过多年的发展,更是在全国打出了“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的口碑。

入秋的东营,阳光虽然还有一些夏日的热烈,但是微凉的秋风已经带上了几分秋高气爽的味道。8月29日下午,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英泽来到公司的黄河口大闸蟹标准化养殖基地,一边督促成蟹养殖池的工人给即将上市的大闸蟹投放饲料,一边在心里盘算着他的“螃蟹经”。

惠泽公司在垦利区永安镇拥有6300余亩成蟹养殖池,都是精细化养殖池,年产量500吨左右,产值达5000多万元。按照王英泽的构想,他们公司将于9月1日开始捕捞工作,经过称重、挑选、捆绑等多道工序,再通过“电商+线下”等多个销售渠道,将肥美的黄河口大闸蟹销往全国各地食客的餐桌上。

惠泽公司是东营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的一个缩影,好水育好蟹,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良,海淡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发展绿色天然水产养殖产业,独特的湿地环境,适宜的纬度和微咸的黄河水造就了营养价值丰富的黄河口大闸蟹。

垦利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养殖大闸蟹,最初的养殖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粗放式养殖为主,饲料也是麸皮、豆粕、玉米等,养殖出的大闸蟹个头小,经济效益低。为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垦利区研究起草了《关于支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大闸蟹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淘汰改造传统粗养池,推广精细化养殖,黄河口大闸蟹开始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之路。

从最初的粗放养殖,到如今精细化、生态化、科学化养殖,黄河口大闸蟹的品质、规格都有了大幅提升,再乘着“电商销售”的东风,黄河口大闸蟹从东营“爬”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愁卖”。

目前,东营市内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面积达8.5万亩,年产量7100吨,品牌价值达26.12亿元,已成功发展为沿黄沿海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

近年来,东营市着力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为依托,突破大闸蟹精深加工瓶颈,集中打造集科研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种植养殖、科普教育、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推动大闸蟹产业高效发展。如今,黄河口大闸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成为东营渔业的一张“金名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