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湖北


【资料图】

是什么绿色?

是东湖的碧波柔水绿

是长江岸线的护坡绿

还是三峡水库的清江绿

今天(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快来和长江云新闻一起

寻找湖北不一样的绿色

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生态环境优化之下,绿色成为湖北的主色调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翻看湖北“绿色图鉴”

给湖水“喝”乳酸菌

守护一汪碧水绿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绿,是悠悠清水带来的碧水绿

湖北素称“千湖之省”,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为守护一波碧水,湖北各地妙招百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黄冈市城中湖遗爱湖,大家给湖水“喝”乳酸菌。

黄冈遗爱湖旅游开发公司执行董事周杰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我们公司用乳酸菌的菌种是自己培育的乳酸菌,一个星期左右,就投放一批到湖里面去平衡PH值,一般控制在8.5至9点之间,主要是预防蓝藻的爆发。”

遗爱湖是黄冈市区的一个城中湖,由西湖、菱角湖、东湖三湖组成,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所作《遗爱亭记》而得名。遗爱湖公园占地面积5.03平方公里,水面2.94平方公里,环湖岸线29公里。内有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红梅傲雪等景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而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里曾是城区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的“污水沟”。曾经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的遗爱湖如何复绿?黄冈在坚决切断污染源的同时,着力重塑湖中的水生态。以沉水植物为基础,结合各类水生动物、有益微生物打造的“水下森林”,让水质稳定在三类,部分指标已达到二类,人与自然在这片市中心的宝藏绿地和谐共处。

“水草种植完了以后,我们还要适当地投放各类的螺类和蚌类,还有一些鱼类,就达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中铁十一局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部负责人王其瑞说。

护碧水清波,守荆楚安澜。去年,湖北省326个地表水省控断面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优良比例90.5%,水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97.5亿元,创历史新高。

搭建林业管理智慧平台

石漠化荒山“披上”森林绿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种绿,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绿

十堰丹江口市的龙口林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靠着五十多年的植树造林,让曾经石漠化严重的荒山,蜕变为一片绿色的生态屏障。

树很少,不成林,山体岩石裸露的比较多,这是丹江口市龙口林场护林员郑波关于龙口林场曾经的记忆。“以往种树完全使用人工挖掘,一天最多种百十棵树。当时拉树苗,肩挑背驮,一天要走个十多公里,我们这里的护林员大多有腰疼的病。”郑波说。

靠双脚跋山涉水已是过去,现在,护绿正向着智慧化升级,正在搭建的湖北省首家“智慧林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让巡山护林一目了然。平台建成后将为丹江口森林防火、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以人的智慧,留住大自然的莽莽林海。

“一张图、一张网、一平台、一指挥中心和N个业务应用,综合利用AI视频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集群管理、电子地图等先进技术进行系统构建。”十堰丹江口市林管中心工作人员赵芸强说。

近年来,龙口林场新增造林面积3000亩,森林覆盖率从当年的不足20%提升到现在的95%。

今年,湖北省林业局发布《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湖北报告》显示:湖北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总面积超过11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约7%。荆山楚水间皆是青山绿水,每个人都得是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

减碳减排有奖励

湖北掀起一股清新绿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种绿,是减碳降排的清新绿

近日,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武碳江湖”正式上线,将低碳行为量化为减碳成绩,并给个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绿色奖励”。比如,乘公交、坐地铁、骑共享单车、自带购物袋……这每一次绿色行为,都能变成减排量,还能兑换各种优惠和福利。

这几年,湖北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不仅开发新程序,鼓励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还为企业探索新动力。

担任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等职能的中碳登,是全国碳市场“碳资产大脑”和“碳交易枢纽”,它让二氧化碳排放权像商品一样在市场自由买卖,为企业聚起了更多“绿色动力”。中碳登还在不断创新拓展功能,在六五环境日的武汉主场活动上,向主办单位捐赠了6.12吨碳配额,用于抵消此次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零碳”办活动。

中碳登就像“聚绿盆”,资金、技术、绿色金融机构等各类要素不断聚集。“2022年以来,电力行业企业增加300余家,如果未来包括钢铁、化工、建材、水泥等行业全部进入,企业的数量预计会达到1万家左右。”中碳登登记业务部负责人易欣飞说。

要素的聚集,也助力湖北打造碳金融高地。在碳市场,湖北累计交易量和成交总额保持全国前列,累计成交总额达90.71亿元,占全国交易总额的近一半,独具特色的湖北“双碳生态圈”已经初具规模。

你看到了吗?在这本“绿色图鉴”里,湖北人为护水、保山、减碳的绿色努力,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增添了一抹又一抹新绿。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杨旭珲 向昊 彭瀚 黄冈台 丹江口台 责任编辑 谢雅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