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全国政协委员郑亚莉(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记者果君)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稳就业工作意义重大。
当前,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有力的人才支撑。作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未来在何处?处于人生选择阶段的考生们,又该如何正确选择?带着这些问题,央广网记者近日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
职业教育“香不香”取决于培养的人才素质“高不高”
职业教育是打开通往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之一。做强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离不开职业教育。
近年来,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幅增长,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长期以来受各方面外部因素的影响,“社会地位低”“待遇差”等固有观念导致部分家长对孩子进入职校仍存有顾虑。
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让职业教育成为“香饽饽”?
“职业教育‘香不香’其实是社会认可度的问题。这取决于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高不高’。”在郑亚莉看来,破除对于职业教育的这种观念,首要责任在职业院校。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校长,她深切体会到,职业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郑亚莉建议,学校和老师需要着力从四个方面努力推动:
首先,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对口性。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职业办学定位要与服务面向、社会需求契合,合理确定办学规模,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加快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人才供给结构。
其次,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配性。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契合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基于真实岗位情境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训室,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持续性。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培育系统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学校方面应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项技能。
第四,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性。加快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定制课程,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为职校生的成长搭建立交桥,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新修订的职教法已颁布实施,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只有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获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走出职教质量低、人才薪酬低的困境。”郑亚莉表示说。
高中生应尽早谋划学业与职业方向
专业是开启职业的一把钥匙,是未来就业的重要一步。但目前,很多学生对于职业认识普遍模糊,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对于每个行业有什么细分的领域,也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严重影响了未来升学和职业路径选择。
针对这种现象,郑亚莉强调,新高考改革强调多元、综合、个性和选择,新职教法规定“普职协调发展”,从新政策的种种信号来看,高中生被给予了更多元的升学路径和方向选择,这也恰恰体现出做好专业与职业选择“提前量”的重要性。
她建议高中生一定要提前谋划学业与职业方向,应该多接受关于未来职业发展和选择的教育,以便更好地了解职业和专业的不同。可以通过参加实习或其他职业活动的实际接触和体验,了解更多不同职业与行业信息和机会,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志向。
高中生们还要主动积累专业和职业的基本认知,可以运用信息检索、人物访谈等方式主动获取职业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咨询专业人士,例如职业顾问、教师、从业者等,获得更全面和专业的建议。同时,学校可以开设职业指导类课程,提供职业指导咨询服务,大力开展岗位认知等实践类活动。
此外,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侧重引导自己正确认识个体的个性、禀赋、特长等差异,学校也可以引入一些科学的职业测量工具,对学生职业潜力、兴趣、能力、价值观的分析评定,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合理地为大学的专业选择和后续就业做好准备。
“未来新能源相关技术专业人才稀缺,工资待遇高”
就业薪资是很多人选择求学方向和就业岗位的考虑项之一。那么“高新”是否依然意味着“高薪”?
对此,郑亚莉表示,两者并不能划等号。她表示,职业的未来发展需要结合多个方面来看。结合社会需要来看,据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出现高技能人才“用工荒”,人力市场的缺口恰恰是就业的机会所在。
结合技术发展的前沿来看,关注产业的升级方向,例如国家层面在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选择技术迭代更快的行业、产业,会增加获得更高薪水的机会。“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信息安全测试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这类新职业收入都相对较高,这反映出来新技术一定程度上会催生一批高薪岗位。”
结合国家战略的导向来看,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战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了重点扶持政策。国家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加速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普及率仍然较低,行业整体发展空间较大。“可以预见的是,能源结构转型大势所趋,未来新能源相关技术专业人才稀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广,工资待遇高。”郑亚莉表示说。
“薪资待遇的确是学生求职和就业的重要考虑,但是不应该成为唯一的价值导向,风口下的高薪总伴随着高风险,不妨将目光放得更长远,选择真正适合的职业,将职场之路走得更远更扎实。”郑亚莉强调。
“延迟退休不会影响年轻人进入职场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延迟退休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从改革的出发点来说,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劳动力结构变化的重大决策,希望在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赡养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人口资本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郑亚莉认为,改革的节奏,一定是平缓的,也就是说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来进行调整。
“劳动力市场并非绝对的一对一关系。”郑亚莉表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延迟退休不会影响年轻人进入职场就业,也不会挤占年轻人的就业空间,而是可以通过更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来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实际情况来看,一则,我国的教育水平迅速提高,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有1000多万,二是,我国产业结构也在迅速调整,急速变迁。这两种变化,带来的结果就是老年的就业人口和青年就业人口之间,并没有太大的替代性。”
另外,针对所谓的“职场年龄焦虑”,郑亚莉表示,本质上恐惧的不是年龄增长,而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方式、技能水平落后于时代进步的要求,而形成的本领恐慌。“我们正在迈入一个科技飞速进步、知识迅速更新的终身学习型社会,国家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技能型社会’,其实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法,职业教育就是落实终身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破除本领恐慌的有效方法。”
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高技术技能人才。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产业新动能继续增长,新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修订后的2022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净增了158个新职业,首次标注97个数字职业。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郑亚莉给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们提出了三点期许:“期许你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实际需求。期许你们有创造性思维和独特的见解,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期许你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原标题:
代表委员说 | 全国政协委员郑亚莉:职业教育“香不香”取决于人才素质“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