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示了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成都共有10所学校入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上榜!

这是继2020年电子科大附小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单后,第二个“教育部首批”称号。据悉,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育部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了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从学校基础条件、治理能力、教育教学、健康促进四方面明确了基本条件,由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部门遴选推荐,专家评审,最终确立为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电子科大附小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是成华区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探索中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资料图片)

为什么学校能两次被教育部选中?

2007年9月起,电子科大附小坚持“做教育就是做善事,教育的最大善事就是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追求,以“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和“心系健康,赢在习惯”为核心理念,积极构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课程文化,聚力解决“儿童体质差、情感素质堪忧和创新想象能力较弱”三大难题,创新提出“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塔状培养目标,配套十三项教育改革举措,有力推动素质教育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理论体系化繁为简

“新学堂”提出“12345”理论体系。“1”是“一个理论”,即“五指理论”。发现每个人的亮点,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发扬每个人的优势,坚守并优化自己,成为独立且独一无二的个体; “2”是“两大理念”,即“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心系健康,赢在习惯”,强调师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共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与良好习惯的养成;“3”是“三大目标”,即“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金字塔状培养模型;“4”是“四大誓言”,即“管住自己、立志成才、学好本领、报效祖国”;“5”是实施“十三项改革”,即第一质量——儿童“看得远、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站得直、想得通、处得好”与学业质量底线考核有机融合;每天户外锻炼活动不少于2小时;养生保健教育;学生人人当干部;学生人人有奖状;未来的我——理想教育顶层设计;教师定期轮岗走班;走班制与校本课程拓展;成长课堂建设——体动、脑动、手动、心动、互动;把支部建立在年级上;教师人人当干部;教师三大修炼——人格修炼、学识修炼、技能修炼;家长资格证——第一任教师资格证。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体育是第一学科

这是电子科大附小师生、家长达成的共识。学校共有52名专职体育教师,成立体育课程中心,树立开放的大教育理念、大健康理念,开展“人人精一项,项项会教学”活动,每位教师都能胜任运动项目的组织和教学。自2015年起,先后有27名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全校配置了829张乒乓球桌(每班至少6张)和136个篮球架(每班至少1个),坚持每天锻炼三小时,做到天天有比赛,人人都参与。开设各类体育专项课程,借力少年宫、棋协、乒协、篮协、足球俱乐部等社会资源开设体育社团课程,以体育人,落地落实健康教育。

建设五大教室

创优护眼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为保障学生拥有良好的用眼环境,学校致力于建设“五大”教室:绿色教室(添置绿色植物,缓解用眼疲劳)、明亮教室(灯光改造,全面达标)、检测教室(教室内张贴视力测试表供学生自测)、正姿教室(根据学生身高调整桌椅高度,安装防近支架)、文化教室(增加课中防近操,形成课中微调节的防近文化)。同时,学校与医院合作,还设置了一间专用眼健康监测体验室,开展眼健康科普教育、视力检测、视力体验、小小眼科医生体验等项目等。

运用智慧管理

提升健康校园软实力

运用智慧管理,提升健康校园软实力。学校探索使用“运动手环”“心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把握学生健康状况。人工智能变革乒乓球训练,通过高速摄像头进行信息采集,使用云平台做模型对比运算,通过人机互动智能语音对学生动作准确程度进行实时指导。智慧云平台实施健康档案管理,探索学生测试数据实时上传平台统一存档管理。

评价机制建设

推动绿色质量发展

坚持将学生“身体健康”与“视力”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第一标准。在学期初和期末分别从视力、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身体指标和运动量等对学生进行健康监测,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全国首创健康“七得”(7个维度)评价:看得远、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站得直、想得通和处得好。持续15年将班级近视率纳入考核;班级身高纳入统计,至2022年毕业班学生平均身高达155.93cm,平均身高最高班级达到157.80cm,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90.8%,优秀率达到64.9%。

人人都是健康教育工作者,电子科大附小让每个学生“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个家长幸福成长,一起和孩子共度幸福童年,共赴美好未来!(赖波)

全国首批,电子科大附小,教育部,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