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为平台,积极探索善用大数据资源,凝练学科特色方向,打造思政育人亮点,以“智慧思政、智慧马院”建设为统领,实施“弯道超车”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专注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数字化建设,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


【资料图】

一、善用大数据资源, 推进思政教学内容数字化

首先,学院大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向群,保存量、提增量,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以大数据方法为支撑,以交叉融合为路径,建设具有华电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交叉研究方向群,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内容丰富教学内容,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善用大数据资源赋能。

其次,学院全力推进建设特色鲜明的“智慧思政”课程。发挥教学名师传帮带作用,以“智慧思政”为目标,以“精准思政”为抓手,实施“精确需求+精准供给+精彩讲授+精细评价”的“四精工程”,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和实效。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特色,围绕“双碳”目标,重点开发建设“中国电力工业史”“大国电力”“‘双碳’之路”“光耀中国”等特色思政课程,建设能源电力领域的思政课教学典型案例、资源库。以“精准思政”为基础,系统规划学校课程思政的整体方案,服务其他学科,推进凝练“绿色电力”+“红色动力”的课程思政育人品牌,支撑其他学科在能源电力相关课程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融入能源电力和爱国主义元素,确保学校各类课程能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学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合力效应。

再其次,学院通过自建大数据平台,对一些碎片化的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加工、提炼,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将其引入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学生的知识框架,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教学全流程的教学目标,利用大数据平台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有用信息,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活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思政教学方法数字化

首先,学院支持打造新技术新媒体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创课堂”。“融创课堂”以互联网思维设计课程,以问题逻辑为导向,利用软件即时问答,根据“词云”分析讲解重点和难点。制作精品慕课作为翻转课堂,师生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即时交流互动,实现从平面化向立体化的课堂授课转向。

其次,借助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全面直观地把握学生的行为轨迹和思想动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教育和个性化施教;利用数字化平台、智能校园、新媒体、电子设备等渠道和载体,推送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资讯,开展更有效的教学交流互动。

再其次,探索高校研究性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将研究性教学创新性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在推动学生关注现实—自主探究—体验学习—多元呈现—思想升华的逻辑链条中,实现内涵、实践并重的教学新范式,有效弥补思政课教学探究性不足的缺陷,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大幅提升。

三、巧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思政课评价数字化

学院大力推进思政课评价数字化,基于近五年的探索实践,破解了阻碍学校思政课“学生获得感”精准测度的两大“痛点”:一是作为“主观感受”的“学生获得感”,其客观测度的依据是什么;二是作为“学生获得感”特殊载体的“全过程数据”,怎样有效获取和挖掘。

该评价方法坚持大数据思维,以大数据技术方法为支撑,全力“生产”和“挖掘”学前—学中—学后“全过程”数据,将隐含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收获中的教学质量外显出来,将学生收获和成长的“质”通过量化的手段表现出来。具体做法是:首先,从知情意信行五个维度出发,以“马工程”权威教材为依托,设计了独具特色的高校思政课“学生获得感”评价体系,致力于实现教学评价由“供给者本位”向“需求者本位”转变;其次,利用“可拓综合评价法+LDA主题模型”综合分析技术,完成对学校思政课“学生获得感”的“五维三层”立体评价,致力于实现教学评价由主观评价向大数据客观评价转变;再其次,立足独特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使用Visual Studio.NET开发工具,开发便捷高效的思政课教学“获得感”测度大数据平台,将“获得感”评价由理论落地于大规模实践。

从多年的实践效果看,该评价方法成功打造出了一套高校思政课评价的优质“指挥棒”,有效地引导了学院教师思政课教学向精准供给发力、向内涵提升用功。

(王聚芹 边文晶)

[ 责编:曾震宇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