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就教育数字化如何赋能教师发展等相关话题邀请相关领导与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持人

戴立益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资料图】

闫寒冰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

访谈嘉宾

任友群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尹后庆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祝智庭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宋 磊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

罗 滨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宋海英 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

周跃良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作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部署,体现了数字化引领未来技术变革的时代要求。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支撑性力量,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教育理念创新与教育模式深刻变革的核心与关键。因此,无论对教师还是教师培训者而言,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巨大挑战也是难得机遇。

2023年1月1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一年来,教育系统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塑造教育发展新赛道新动能新形态,强调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需要积极主动地共同迎接科技迅猛发展所引发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教师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戴立益: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发展将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

任友群:2022年12月5日,怀进鹏部长在2022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领人类进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建分享的新时代,我们要聚焦教育数字化变革中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科技赋能教师的新愿景,探索人工智能变革教学的新路径,以数字化为杠杆,为教师赋能,促进教学升级,撬动教育整体变革,推动教育更加包容、更加公平、更有质量。

为此,我们要发挥教师在教育数字化中的主角作用,提升教师在数字时代、智能时代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教师要运用教育数字化促进自身和学生发展提高,培养自身和学生开放思维、世界视野。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发展机构要继续坚持教师教书育人的目标,从资源、平台、机制、环境等多方面为教师数字化教学与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罗滨:教师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师生学习的新需求,升级教研专业供给的结构和质量,如通过建立伴随式人人参与的学科教研机制、共建共享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机制、人工智能助力的校际联合教研机制等,顺应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逻辑,提供系统化、结构化、可操作的专业指导,更好地解决从课程标准到课堂学习的“最后一公里”。

宋海英:教育数字化转型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不仅涉及信息技术应用,还涉及教育观念转变、教与学方式变革等问题。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性构建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机制是最大挑战。

从教师培训工作来看,需要重点解决学与用的问题。在学的方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要服务于数字化转型,引领教师教学方式转型。在用的方面,要从行政管理、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方面入手,构建教师技术应用的实践环境与机制。

周跃良: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研需求日趋多元,亟须探索能满足教师群体发展的多样化教研模式。为此,利用数字化手段分析和发掘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教师提供适切资源,提高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利用数字化共享平台建立城乡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区域均衡;利用数字化资源构建科学完备的教师自我发展评价体系,提升教师工作的自我效能感。

宋磊:青海省是“两弹一星”精神、“两路”精神的重要形成地,是教师精神的高地,教育实践中涌现了很多扎根牧区、农区的优秀教师典型事迹。青海省广大教师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信息化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青海省是教育部首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省份之一,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为青海省开辟了新赛道,是加快构建优质均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需要和有力抓手,为利用数字化资源提升教育专业化水平提供了便利。

戴立益: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支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教师发展模式、资源、机制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任友群: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是制度机制、资源、平台、培训、考核等紧密联动的系统性工程。如何通过系统部署,激发教师学习主动性,通过教师精准画像加大优质数字化资源供给,借助智能化手段监测评估教师学习状况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公平均衡推动欠发达地区教师培养提质增效等,是当前应重点关注和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尹后庆: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范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基于教育新关系如何构建技术应用价值空间、基于数据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基于智能技术如何重构教师发展组织架构的可实现路径和方法、基于各类过程性数据如何开展教师发展有效性评估等,是教师专业发展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祝智庭:现在,虽然已有一些较为成熟的教师发展模式,但教师学习和实践应用分离、资源单一且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需要从教师发展角度,贯穿职前职后,着眼终身学习视角,全面系统把握,构建类型多样、有序递进、互相支撑的评价与管理机制。

探索国家教育智慧平台助力教师发展路径

戴立益: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启动,吹响了教师全员研训数字化的号角,这对于地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有何重要意义?

宋磊:各地可以依托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秀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突出其应用实效。以青海省为例,目前开展了诵读经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针对青海省丰富生态资源的科普教育,以提升各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宋海英:相比其他平台,智慧教育平台中的资源具有权威性和引领性特点,可以有效解决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匮乏问题。其教师教学案例资源、专家授课资源等对提升各省份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教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周跃良:智慧教育平台能够组织名师开展线上教研、在线直播等活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客户端与名师在线研修,实现同步、异地的交流学习,让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拥有公平发展机会。

戴立益:智慧教育平台的推出和应用,在丰富教师学习资源供给、撬动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促进教师发展机制完善、实现教师发展机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任友群:智慧教育平台的启用将为中国教育界带来巨大影响,成为全面推进教师数字化变革的重要契机。要在服务教师优质、精准、个性教与学方面,充分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覆盖面,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送。

当前,智慧教育平台已经与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联通,教师实名注册登录,能记录教师学习时长,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管理。

同时,智慧教育平台名师辐射带动、优质资源共享等服务也为推动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成长、缩小教师数字鸿沟提供了有效支撑。

尹后庆:智慧教育平台的启用一是有助于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资源建设体系,为教师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推动教师个性发展。二是有助于构建教师自研、合作共研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为教师发展机构和学校提供充足的研训资源。三是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帮助教师以多样化的方式,利用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同课异构、模仿教学等研究。

祝智庭:智慧教育平台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性,不断对其功能进行迭代优化,并建立一整套相应的促进机制。如通过头部优质资源建设满足教师正式学习需求;建立系列教师工作室,开展基于协作互助的“混合式学习”,活化教师智能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转;教师实践智慧根植教育教学实践情境,构建开放性的教师技能认证生态,以技能学习带动知识学习与态度价值塑造等。

为此,一要建立平台生态,包括做大做强国家智慧教育大平台,做精做通省级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做准做细县级教师发展管理平台,做实做活校级教师智慧教育实践平台。二要建设全国融通的开放式认证体系,鼓励县级平台与省级平台融合,体现互联网教育优势。

用好用活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促进教师发展的机制

闫寒冰:2022年暑期,智慧教育平台设置了“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开启了助力全国各地教师高质量学习的新篇章。为此,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如何利用好智慧教育平台,促进各地区教师专业发展?

罗滨:智慧教育平台汇集了大量优质资源,为教师自主学习、校本教研提供了专业支持。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可以借助其开展“一体化联合教研”,构建教研员、教师、学生、资源、平台、工具之间的创新互动联合机制,通过平台赋能教研、支持教师集群学习。

宋海英: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可以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县域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组织和实施能力、评价能力、教师常态化研修指导能力,提高县域全员培训质量。因此,地方教师发展机构要加大平台宣传力度,以试点先行引领示范,全面系统推进,积极探索智慧教育平台创新应用。

周跃良: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发展机构要建立一定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运用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和资源开展专业学习与教学工作,促进资源的有效应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针对各地不同的应用情况,要通过数据分析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短板和盲点,为制定区域教师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同时,要优化资源配置,为有困难的学校、教师提供交流机会、学习资源、咨询辅导等支持服务。

闫寒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发展机构要充分参与、上下联动、系统思考,用活用好智慧教育平台。对此您有何建议?

任友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发展机构要充分关注智慧教育平台的对接与应用,加强培训组织与实施,促使教师研修成为常态。同时,要着眼未来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建立资源建设长效机制,形成教师发展精准画像,提升在线研训的组织性,发挥名师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教师发展评估预警,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协同发展等,推动教师发展提质增效。

尹后庆:一是探索建立适合区域发展的数字资源建设及应用机制、考核与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梳理问题,为后续常态化、高质量应用打好基础。二是加强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结构和使用价值的研究,探索多样化教育教学应用场景,形成可推广的学习资源使用指南,不断提升教师对智慧教育平台的黏性和价值认同。

宋磊: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让家长和社会全面了解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结构、专业水平、功能作用和使用方法等。二是将信息技术应用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规划,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推动智慧教育平台优质高效应用。三是面向全国征集推广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教学案例,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数字化浪潮。

祝智庭:数字时代教师角色化、教学团队化和实践情境化是三大转变。聚焦教师发展,首先要坚持人机协同的理念。人机合作形成新合力,教师应突出作为设计者、促学者、评学者等角色,特别是提升设计智慧;大力组建覆盖较多场景的教学协作团队,激发集体实践思维;在实践情境化方面,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满足教师学习环境与资源的情境性、交互性和适应性需求;汇聚一批优质教师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将各类优质“基地”资源从小范围示范转化为大规模推广。

来源:《中国教育报》,本文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副研究员李树培整理,原标题《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