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白领知道长时间久坐的危害,于是不少人利用双休日集中健身,以弥补平日锻炼的不足。这种报复性运动补偿群体,就是所谓的“周末勇士”。
运动虽好,但做“周末勇士”可未必是件好事。
平时没有运动习惯,又在周末突然进行大量运动,这会让身体难以适应,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资料图)
1别放弃日常运动
在周末报复性运动,其实与暴饮暴食相类似,建议要改正。
如果平时工作太忙,不要完全停止运动,利用好每天1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也能对健康产生正向效应。
前几年,有人提出“运动快餐”(exercise snacking)一词,指一天中多次进行持续时间较短的孤立高强度运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运动快餐”属于一种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
但相较于传统的HIIT,“运动快餐”无需专门训练时间,并可被纳入日常生活场景,如家庭、办公室、学校。
专业人士推荐了一套“运动快餐”训练方案:可选一把椅子作为运动器械;每天进行2次,每次锻炼5分钟,每次锻炼之间休息1分钟。
2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前做好计划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及强度,是科学健身的要点。
健身前进行有效热身,既能进入最好的运动状态,还能防止运动中出现损伤。
注意,热身涉及全身的各大肌肉群和主要关节,不要忽略上半身的热身。
在运动过程中,要尊重自身感受,不盲目挑战,量力而行。
坚持正确技巧
不同运动有不同技巧要求。
譬如举重,与其把心思放在能举起多重上,不如花时间钻研正确技术。这将减少伤害,获得更好锻炼效果。
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建议运动量较少者,选择没有对抗性且节奏慢、强度不大的“慢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台球、跳舞、练瑜伽等。
多听身体声音
在运动前,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则不要强迫自己去运动。
在运动时,多注意身体发出的一些信号,这可能是运动损伤的前奏,及时停止可有效防止运动中意外发生。
一些比较常见的情形包括:胸闷、头晕、肌肉乏力或痉挛、动作变形等。
运动后勿“急刹车”
剧烈运动后,千万不要立刻停下休息,要逐步放缓,再做一些拉伸放松动作。
如果剧烈运动后突然停下休息,肢体中大量的静脉血会淤积于静脉中,心脏就会缺血,大脑也会因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等症状。
3运动损伤“PRICE”原则
如果运动过程中受伤,要记住“PRICE”原则。
保护(Protection):使用夹板固定受伤部位,用拄拐或坐轮椅减轻受伤部位的负重等,防止进一步损伤。
限制活动(Rest):停止当前运动,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可减少让损伤加重的可能性。
冰敷(Ice):在运动损伤发生后,冰敷可减轻水肿和痛感。一般而言,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以每1-2小时冰敷20分钟。在此期间不要热敷,以免加重炎症或肿胀。
加压(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可减轻肿胀。
抬高受伤肢体(Elevation):把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的水平),同样可减轻肿胀。
注意, 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应马上就医:
关节和骨头出现异常的外形或断裂;
不能承重;
肿胀持续加重;
皮肤的颜色或感觉出现异常;
经过“PRICE”原则处理后没有缓解。
总之,把一周的运动量积压到周末,做练二休五的“周末勇士”是不科学的。
任何运动健身,都要遵循“科学指导、循序渐进、适可而止、持之以恒”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