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实地踏寻中国铁路发展的足迹,体会铁路人钢铁般的意志,现场感受大师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对未来的职业有了更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有了更深的热爱。”近日,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铁职院”)一堂“行走的高铁思政课”课堂上,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社社长、动车201国际工匠班夏学良同学说。

脱胎于轨道交通行业的湖铁职院背靠中国“名片”——高铁,在人才培养中如何把高铁文化和元素融入思政教学中,是这所学校上下都在求索的事情。

老师们深知高铁文化对于铁路类院校思政教学的重要价值,铆足了劲把其内涵“翻了个底朝天”,将高铁文化揉进思政课教学。把高铁技能人才请进来,把师生带进高铁生产车间,把高铁实物搬进校园。无处不在的高铁文化、高铁元素,与幽静的校园相得益彰,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大思政课堂。

怎样把思政课上好?怎样把高铁文化深度融入学校的思政教育?怎么才能把思政课上到学生们的心坎里,让大家愿听、想听、爱听思政课?

“学校教育和高铁人才培养,还有最后一公里的路要接通,我们的目标是用活每一份高铁文化资源,将高铁与思政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高铁+思政’的‘集群’效应,在青年学子心中埋下工匠精神的种子。”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文艳说。

她认为,为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上下“狠”功夫,融入高铁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载体,系统化构建以思政核心课为主体、思政限选课为延伸、思政任选课为补充的层层递进、功能互补、有机衔接的“三层衔接”高铁特色思政课课程体系,解决“铁路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体系设计不系统、特色不鲜明”的问题。

戴着金边眼镜,穿着一套灰白工装的高铁导师盛金龙,正在给同学们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传动轴的断开,不仅仅是工艺问题,传动轴颈部本身很薄弱,再加上用力太过集中,造成了二次伤害,严重削弱了传动轴的承载能力。”

盛金龙是学校机电一体化2006届毕业生,现任中车株洲电机公司设备牵引变压器事业部维修钳工,是中车技能专家、株洲市技能领军人才、金蓝领工作室领衔技师。他感慨上学时老师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生活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课堂最有趣,他也要“现身说法”,为同学们铺平前进的路。

“高职院校应当如何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重任,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该校党委书记方小斌认为,高铁强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类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实现高铁强国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开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托举高铁强国梦的重要支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