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立足办学治校实际,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弘扬校史中蕴含的红色体育文化,从教师配备、教学内容设计、课程设置上出真招,加快形成协同育人思政课程体系,全面推动中华体育精神在学院思政课堂内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专业锻造队伍,推动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格局。制定学院《思政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试行)》,选派学生辅导员、运动队领队担任思政指导员,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等工作加强指导,做到双向融合、协同育人。选派学院党委办、宣传部、人事处等部门负责同志、业务骨干担任思政课教师,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过程中,结合时政和社会热点事件重点解读中华体育精神,为学生讲述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价值。

挖掘内涵优化课程,推动形成全过程育人工作态势。学院坚持“半军事化”管理,通过举办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讨论“拼搏、超越、传承、创新”校训精神,强化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认同;精心编制主题课件,向学生宣讲党史、中国近代体育史,强化学生红色体育文化教育。常态化组织新生入校参观学院荣誉室,增强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挥先进人物、行业精英的示范带动效应,邀请女排奥运冠军、学院行政办副主任陈静解读女排精神;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奥运冠军、学院体操运动员邹敬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用身边人身边事再现体育精神中不甘人后、奋起直追、超越自我的特质。

创新形式深化体验,推动树立全方位育人工作理念。学院教师结合自身在专业运动员时期的生动实践,为大一新生解读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重要价值和实践路径,用心上好“开学第一课”。统筹校内、校外两个育人平台,组织学生观看体育类电影,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把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核融入课外活动;持续推进“冠军1+1”“榜样2+1”“互助1+N”等科学运动文化推广志愿服务项目,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传承历代体育人吃苦在前、甘于付出、无私奉献、祖国利益至上的精神内核,真正把中华体育精神内化为思想和心理上的认同,外化成知行合一的行动自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