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像韭菜一样播种一次就可反复收割多茬的多年生水稻吗?你想见识一下仅有高尔夫球大小却能够挽救晚期心衰患者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吗?当数字化技术与古建筑相结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4月28日,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广州地区科普讲解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落下帷幕,来自全市23个代表队的157名选手同台竞技,运用多媒体和实验秀等多种形式趣味普及科学,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妙趣横生的科普视听盛宴。经过层层角逐,来自中科院广州分院代表队的姜珊珊,番禺代表队的王琪,白云代表队的孙辉等10名选手荣获“广州市十佳科普使者”称号,花都代表队的朱芊羽等5名选手被授予“广州市优秀青少年科普使者”称号。

广州地区科普讲解大赛是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广州科普联盟联合承办的科普品牌赛事,旨在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科普工作者、青少年以及社会各界科技爱好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培育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推动广州科普事业发展。大赛迄今已经成功举办12届,赛事规模逐年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上升,已发展成为面向全社会的科学传播展示和交流舞台、公众获取丰富科学知识的科普平台和培养优秀科普讲解队伍的重要阵地,是广州科普工作的亮丽名片。本届大赛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创新赛制,增设青少年组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大赛增设青少年组比赛。全市各区从中小学校中选拔出27名中小学生进入决赛,成为羊城科普的新生力量。他们讲解表现毫不逊色,选题多围绕高新科技和大国重器,如应用于航空航天的记忆合金材料、太空天梯碳纳米管材料等,以生动有趣的演示和讲解带来了耳目一新的科普体验。除了自主命题讲解,中小学生挑战随机热点命题讲解的表现也展现了随机应变能力,获得了大赛评委和现场观众的称赞。

二是参赛选手覆盖面广年龄跨度大。本届大赛共有23个代表队157名选手通过激烈竞争、层层筛选进入决赛,选手年龄跨度大,从7岁到60岁,为历届之最;所在行业类型多元化,有专业的科普讲解员、科研人员,也有来自中小学职校高校的师生、博士后、一线医护人员、药师、航空训练基地教员、殡葬服务师等,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广州海关、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首次组队参赛,为大赛增添新活力,展现了浓厚的科学氛围。

三是讲解内容多元丰富,凸显科技文化创新力大赛热点命题选自最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运用大数据技术筛选出当下公众关注度最高的科技热词,从AI人工智能到数字货币,从太空探索到甲型流感,从无人驾驶到元宇宙……选手讲解选题涵盖了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食品安全、自然环保、现代农业、智慧城市、航天航空等领域,讲解内容贴合热点、贴近生活,既满足公众对大国重器、高新科技的好奇心,又普及身边有趣的科学知识,展示出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大赛运用网络直播、网络投票等新媒体形式促进互动,联动线上线下进一步扩大科普传播效果,打造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会。初步统计,通过触电新闻、抖音、N视频、YY直播、今日头条、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等平台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50万人次,大赛网站访问量近35万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吴汉荣出席大赛颁奖仪式并致辞。他指出,大赛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广州科技创新与科普融合的最新成果,提升了全市对科普工作的关注度,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科学创新氛围。寄望广大科普工作者以大赛为契机,不断提升科普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吸引更多公众走近科学,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共同推动广州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赛现场

选手风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