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时代提出的重要命题,是教育战线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近年来,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明确目标导向,确保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督导到位、服务到位,聚焦“四个着力”,统筹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乡村教育振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是着力“兜底线”,确保“有学上”。落实落细控辍保学措施,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建立健全从学前到大学的全程教育资助体系,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2022年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3.16亿元,资助18.84万人,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2001笔,发放贷款2.3亿元。建立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责任制,留守儿童关爱室实现全覆盖。建立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追踪机制,对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实现全覆盖。随班就读、特校就读及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以上,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随班就读示范区”2处、“省级随班就读示范校”26所。

二是着力“提质量”,实现“上好学”。实施“全面改薄”工程,规划项目学校892所,总资金支出39.57亿元,极大改善了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实现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全覆盖,部分学校安装同步课堂设备,通过同步课堂,乡村学生可享受城区名优教师授课。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为乡村孩子创设环境优美、安全舒适、快乐和谐的就学条件,截至目前,我市36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温馨校园。开展强镇筑基行动,我市有13个乡镇被认定为省级强镇筑基试点乡镇,争取省级配套支持资金1950万元。实施强校扩优行动,我市共成立教育集团27个,联盟21个,结对协作115个,惠及学生(含幼儿园)48.7万人。

三是着力“强保障”,激活“内生力”。突出基层导向,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市共有农村教师4.1万余人。统筹推进实施水城名师名校长乡村教育工作室领航工程、送教下乡计划、乡村学校特级教师计划、乡村优秀教师培养计划,开通31个市级网络名师工作室、260余个县级网络名师工作室,切实提高了乡村教师素质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农村教师收入水平高于县直同级别人员的比例进一步扩大。设立专属基层的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已有5371名乡村中小学教师获得基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搭建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直评”通道,已有1851 名乡村中小学教师通过“直评”取得相应职称。近三年共计建设完成2977套乡村教师周转宿舍,极大改善了乡村教师住宿条件。乡村优秀师资“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四是着力“优服务”,实现“促发展”。指导职业院校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农民等群体,提供“送教到田间地头”“送课进工地厂房”精准服务,多种形式开展技能培训,涉及保育员、家政服务人员,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砌筑工、焊工、营养师、电商从业人员等10余个工种。优化全市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布局,组建乡村振兴技术服务团队,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直通车”“科技助农下乡行”“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行动。指导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整合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建立由企业专家、省市科技特派员、校内技术专家组成的“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团队,为全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高唐县职业教育中心三所学校被认定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