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师生自制抗原试剂盒免费供全校使用一事引发热议。12月2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试剂盒是由该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曾景斌基于已有研究,带领团队成员制作的。曾景斌表示,为学校提供的试剂盒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校师生需求,也算是科研测试的一部分,使用试剂盒的师生也是这项科研实验的志愿者。因为是实验,所以在分发使用上需要格外的严格和谨慎,使用者必须是学校师生,且使用后需要反馈结果,这些结果最终将被用于支撑科研项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校方介绍,试剂盒是在实验室加班加点制作出来的,每天生产量在200支左右,截至目前已经为学校提供了1200支试剂盒。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种试剂盒是曾景斌教授团队在做的科研课题项目。2020年底在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下,曾景斌教授团队联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团队,针对传统核酸检测周期较长、偏远地区缺少专业检测设备及人员等缺点开展了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技术的研发工作。

今年4月,研发进入临床试验与仪器样机研制阶段,团队关于新冠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已经在青医附院及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检测中得到初步验证。在所有312例志愿者测试中与标准方法的吻合率达到96.5%,在校师生阳性患者均反馈了该检测试剂的准确性与市面上的检测试剂并无差异。同时,团队成员考虑到各类患者使用的现实条件,经过反复调试、更新使用材料编制说明书、拍摄辅助视频等努力,如今的抗原检测试纸已能满足日常检测需要。

该项目还获得了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对话

有效率能保障 师生将反馈数据

高校师生自制试剂盒给全校使用,获得众多网友点赞的同时,也有部分网友对自制试剂盒是否合规、结果是否有效等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此,北青报记者对曾景斌教授进行了采访。

北青报:为师生们免费送试剂盒的初衷是什么?

曾景斌:这个初衷和现在购买试剂盒比较困难有关,也和我们的研究有关。学校虽然大部分师生都放假了,但是还有很多人留在学校工作、学习,加上过几天还有研究生考试,试剂盒的需求很大。我们团队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也需要大量数据支持,虽然之前有和医院合作,但是此前病例比较少,数据也就少。学校需要试剂盒,我们需要实验数据,两件事一结合,就成了我们向师生们送试剂盒的初衷。

12月13日,我们团队一名学生做了核酸,结果为阴性。14日,这名学生在实验室里“玩”试剂盒,测出自己“阳”了,随后不久出现了感染症状。我们突然发现,难买到试剂盒,我们可以自己做啊,不仅能收集实验数据,还能给学校师生使用。在慎重思考后,我们团队成员就开始用科研项目为学校师生提供帮助了。

北青报:你们实验室环境可以达到制作试剂盒的标准吗?

曾景斌:我们的实验室虽说等级没有医学实验室那么高,但是该有的试验环境和实验中的安全是能够保障的。我们使用的原料主要是蛋白,不是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所以在安全方面是没问题的。现在不少网友担心实验室生产的试剂盒是否卫生,这一点不用担心,试纸条的主要制作过程是在超净工作台完成的,而且每一批次也都有着严格的质量监控,确保产品合格。

北青报:自己做的试剂盒结果是否有效?给他人用是否合规?

曾景斌:制作试剂盒的技术是我们团队研发的,之前我们也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联合做过测试,有效率是能保障的。但是给他人用是否合规,我在决定给师生用之前也十分纠结,甚至现在也很忐忑。按照正规来讲,我们的试剂盒未经注册,不能当做医疗器械来用,但我也咨询过课题合作方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这其实也算是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如果拿试剂盒的人愿意成为志愿者,并且同意将数据进行反馈,那是没问题的。

这方面学校在配合着做,保证领取人只能是本校师生。学校会先告知使用者,领取试剂盒意味着成为实验的志愿者。师生使用完,要通过学校进行数据反馈,我们也制作了二维码,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

北青报:为师生提供试剂盒一事上了热搜,对你们团队有什么影响?

曾景斌:大家都挺高兴、自豪的,毕竟学有所用了,特别是直接参与这项研究的学生都热情高涨。科研这件事在大多数人眼中可能离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距离,我们在承担试剂盒这个科研项目时,正好是新冠肆虐全球的时候,其实就是希望能解决病毒快检的一些技术瓶颈,让项目落地。现在看到项目真的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好。而我个人呢,也通过这个项目发现,以后可以在教学里多融入这种“接地气”的科研内容,不仅学生感兴趣,还实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专业认同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