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作出系统部署。2023年4月21日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强调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省教育厅党组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聚焦省委省政府“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带一圈两区”建设任务,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及行业产业发展共性技术问题,联合省发改委等七部门,推动实施“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充分发挥我省高校学科综合优势、人才汇聚优势、科技创新优势,调动高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全面服务东北振兴、中国式现代化新辽宁建设。
“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通过搭建校企供需对接平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供给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鼓励引导高校科研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举办“校企会客厅”,增强产学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围绕产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问题,遴选自身优势学科与辽宁重点产业相匹配的高校举办‘校企圆桌’论坛,提升校企协同创新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6月份,全省普通高校转化科技成果1901项,转化合同金额7.64亿元(合同金额在千万元以上的项目8项、300万元以上项目34项),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801项、2.46亿元;其中省内转化1166项,转化合同金额3.67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76项、1.32亿元。
成功落地转化较为突出的项目有沈阳药科大学“化学1类新药盐酸川丁特罗”项目与辽宁药联制药有限公司已完成签约,单项品种转让合同金额达1.1亿元,创该校生物医药领域省内技术转让首次突破亿元的新纪录。这项成果的核心是实现了成熟药靶β2受体激动剂的Me-better或Me-too药物,特别是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Gs通路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候选药物的发现和新剂型的开发。该项目已完成Ⅲ期临床研究,药物临床平喘效果显著,心脏安全性更好,实现我国哮喘病治疗药物由仿制到创制的重大突破,未来将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东北大学与泊肃叶科技(沈阳)有限公司的“宽幅动力电池复合集流体高端真空镀膜装备技术”,该成果转化对开发新一代大规模、连续式、高速新能源薄膜电池真空装备,为下一代服役于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智能传感器膜层制备等工艺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解决在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大型高端镀膜机在设计过程中结构和工艺等技术问题和关键核心部件的设计与分析提供创新性技术指导。
沈阳农业大学“基于嗜盐曲霉菌系的秸秆腐解与障碍土壤修复技术”,该项目单项技术转让合同金额达1200万,创我省农业领域技术转让新纪录。这项成果的核心是利用嗜性真菌菌系解决普通微生物菌剂抗逆性差、低温启动慢等技术难题,有效改善了在寒区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在未腐熟情况下回田,影响作物生长、易导致病虫害爆发等安全隐患。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份进行推广示范,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辽宁大学与锦州凯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全环保水系电池”,该技术的成功研发将充分解决锂离子电池中锂资源的“卡脖子”问题,并将应用在电动车、数码类、光伏电站储能、波峰波谷、航空航天、军事、医学、电子等多个领域,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校研究团队已经和省内高新企业锦州凯美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研发合同,后续通过技术优化、产线升级等方式继续提高性能来抢占锂电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