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工作】


【资料图】

我省惩防并举从严治理隐形变异培训

【就业工作】

我省抓实抓细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核查工作

四川农业大学深入实施“暖民心·促就业”行动

【思政工作】

四川音乐学院以艺术驱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

成都体育学院探索建立非事业编制人员企业年金制度

西南民族大学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

南充市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达州市多举措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发展

【督导工作】

彭州市探索“任中视导”模式构建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完整工作体系

【基础建设】

广安市扎实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乡村振兴】

四川旅游学院发挥优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简讯】

【重要工作】

我省惩防并举从严治理隐形变异培训。针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存在“预防难”“发现难”“处罚难”等监管难题,我省十二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预防、发现和查处环节实施全流程监管,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着力构建“防、查、打”立体化防治体系,依法依规从严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不断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1)健全预防体系,加强源头治理。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纳入社区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包保责任制,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压实房屋管理者责任,依托物业管理人员、保安、楼长加强巡查,防范出租房屋和商务楼宇发生违规培训。压实网络监管责任,防范违规开展线上培训和发布培训广告。规范家政行为,严防以“家政”为名违规开展学科培训。做优课后服务,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2)完善发现机制,消除盲区死角。加强重点排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通过“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形式,定期开展拉网式巡查检查、集中排查整治工作。加强线上巡查,对教育咨询公司网站、浏览导航、弹窗广告等信息入口和腾讯会议、钉钉等线上会议室或平台开展巡查,及时通报违规线索。畅通监督举报渠道,统筹来信来访、市长热线、网络举报、校外培训监管平台等投诉举报渠道,拓展问题线索来源,加强线索收集。发挥社会公众、媒体的监督力量,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等有关人员中选聘100名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参与监督。3)加大查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加强部门协同,开展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狠抓线下日常监管。“双减”以来,省市县近11万人次先后参与日常巡查工作,排查各类机构8.3万家次,发现并查处违规机构1560家、无证照机构1782家,先后处罚机构1930家。开展暑期专项治理,开展“监管护苗”专项行动,严查重处隐形变异培训和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仅今年暑假以来,已累计出动1.03万人次,排查机构7152个,查处隐形变异培训179起。4)强化宣传曝光,营造良好氛围。建立校外违规培训曝光台,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先后曝光26期71起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案例通报,持续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大力传播科学教育理念,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学习生活,理性看待校外培训,非必要不培训,不参加违规培训,积极营造社会、家庭共同支持“双减”的良好氛围。(校外教育监管处)

【就业工作】

我省抓实抓细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核查工作。1)坚持“早”字为先强统筹。印发《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核查工作机制的通知》,创新构建“班—院—校—省”四级核查和“集中核查、专项核查、实地核查、跟踪核查”四类省级核查工作机制。梳理摸排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对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靠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0所高校进行“点对点”督促指导。抽调10余名精干力量,对全省60万余条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开展全覆盖省级集中核查,于7月20日完成全省131所有毕业生高校就业数据省级核查工作。(2)坚持“严”字托底抓症结。紧扣《核查问题清单》4个方面、19类问题表现,形成每日核查小结和高校核查台账。运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和毕业去向登记系统,常态化开展数据比对、更新,坚决挤掉数据“水分”。共汇总上报就业单位白名单550余条,系统处理就业单位有问题数据1200余条,反馈督促高校核实、整改学生举报问题线索40余条。(3)坚持“实”字贯穿保质效。印发《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核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高校开展自查自纠,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成立5个调研指导组,由厅领导带队赴全省20所就业进展滞后的高校开展工作指导,深入院系(部门)“把脉问诊”,逐条逐项“对症下药”;组建4个实地核查工作组,赴省内10余所重点线索高校开展实地核查,就发现问题进行专项通报。(高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深入实施“暖民心·促就业”行动。(1)持续拓展就业渠道。落实“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现四川各地市州走访全覆盖,促成省内外600余家优质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累计开展线下招聘会700余场次,提供岗位2万余个,每周发布就业信息超400条。积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连续14年与成都市合作开展定向招募,累计输送“一村一大”1800余人。鼓励学院发挥专业教师和校友资源优势,组织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中型双选会,针对性提高就业率。2)深入推进就业育人。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学习全过程,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调研,夯实分类就业指导基础,举办求职考试备考培训、政策宣讲等50余场次。发挥辅导员、就业秘书、毕业导师等专职队伍作用,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就业指导。深化“学校+企业”订单式培养机制,开设“开拓班”“卓越班”“精英班”等定向班,进一步加强校企协同育人。3)靶向提供就业帮扶。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对脱贫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重点群体学生“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帮扶台账,为其提供求职能力培训、优质岗位推荐、求职创业补贴等服务。开展“职援行动”,承办全省“2023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高校巡讲活动”,举办“困难学生专场”“服务基层专场”“女生专场”等招聘会,切实把党和国家的关心关爱传递给每一名需要帮助的毕业生。(四川农业大学)

【思政工作】

四川音乐学院以艺术驱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1)挖掘文化资源厚植思政育人根基。打造“行走的课堂”,开展红色研学实践、红色文化展示、红色主题教育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农事活动,参观农耕博物馆,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绘画创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聚焦地方特色农业、文旅产业、优秀文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领域,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研,探索“艺术+乡村”深度融合新模式。(2)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思政育人渠道。开展6期“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创新计划教学,共有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理论等专业计700余名师生参与。建立2个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情景教学“做中学”、游戏教学“乐中学”、访谈教学“说中学”、激情教学“唱中学”等4种模式。(3)加强深度融合促进育人作用发挥。建立专业课、公共课和思政课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形成多学科相互交叉、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实践育人创新教学团队。设计多元素共融的实践育人创新课程,在专业课、公共课、思政课、实践课中明晰思政目标,将田野采风、民间体验、素材提炼等元素深度融合。注重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坐下来”理论学习、“走出去”亲身实践、“沉下去”潜心创作。(四川音乐学院)

【人才培养】

成都体育学院探索建立非事业编制人员企业年金制度。(1)高度重视,迅速决策部署。落实“同工同酬”政策,非事业编制人员在工资福利待遇、岗位晋升、职称评聘、人事调配、学历提升与访学进修等各方面与事业编制人员完全一致。针对非事业编制人员普遍待遇不平衡现象,按照教育厅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事业单位建立企业年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将建立企业年金工作列入当年学校重大民生项目加以推进。2)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实施。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工作,科学制定《成都体育学院企业年金方案》,报经学校党委常委会、教代会审议通过和教育厅、成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后,完成全校人事代理人员企业年金建账工作,规定凡与学院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校聘人员,均可自愿参加企业年金计划,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教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为4%,学校缴费比例为8%,顶格参保,缴费水平与事业编制人员职业年金一致。3)加强宣传,确保好事办好。召开非编制人员企业年金宣讲会,介绍设立企业年金的政策依据、重要意义及方案制定。非事业编制人员纷纷表示,学校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增加了大家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增强了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成都体育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注重理论教育。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模式开设课程《创业基础》,近3年累计选课人数达2万;结合各专业特色,打造“专创融合”创新创业类课程,14个创新创业类教改项目获2021—2023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2)注重项目实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广覆盖,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金字塔”式布局,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与立项质量。3)注重以赛促创。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为主要突破口,打造涵盖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130余项竞赛的学科竞赛群。4)注重创业孵化。推进“一中心两空间”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建成学校、政府、企业共建的集创业、培训、孵化、实训为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近三年,孵化基地入驻注册企业46家,企业新增带动就业人数112人,持续显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效应。(西南民族大学)  

【学前教育】

南充市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1)增加资源供给。坚持“就近就便、科学布局”原则,依托区域发展布局和人口分布状况,把学前教育资源建设纳入“全市区域教育体育中心重点项目”“全省2023年民生实事”重点推进。2023年新(改、扩)27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已建成13所、新增学位4320个,到2025年计划新建幼儿园42所、认定普惠性幼儿园412所。2)配齐配强师资。科学调整幼儿园编制,坚持动态管理、逐年核增、严格准入,2023年春季公开招考专兼职幼儿园教师270人。着力提升师资水平,选派150名园长、4500名幼儿教师参加国、省、市、县级培训。(3)提升保育质量。实施“名园+”资源扩量行动,支持莲池幼儿园、顺庆实验幼儿园等10所优质园建分园;采取“优质+”结对帮扶行动,20所城区优质幼儿园结对乡镇幼儿园,评选100余名骨干幼师,每年开展送教下乡活动150场次;围绕“教研+”质量提升行动,每年开展联合教研50场次以上。(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

达州市多举措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发展。1)优化资源配给。印发《达州市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方案》,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以来投入资金19.62亿元,新(改扩)建达川区三里小学附属幼儿园、渠县实验幼儿园东城分校等学前教育建设项目678个。全力扩增普惠资源,认定普惠性幼儿园502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86.56%。“一园一案”实施配套幼儿园治理项目26个,提供普惠性学位1.1万余个。(2)强化师资培育。用活公开招聘、购买服务、招聘合同工等政策,近2年补充幼儿教师500余名,试行非在编教师“备案制”,“两教一保”基本实现。实施学前教育名师名园长培育计划,培育学前教育名教师工作室1个,领衔组建省级卓越校(园)长工作室1个。健全幼儿教师骨干培训+全员轮训“双训”机制,选派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30余名参加国培省培项目,常年集中培训幼儿教师400余人。(3)提升保教质量。开展“违规保教”专项核查治理,科学规范学前教育保教行为,遴选推荐“幼小衔接”优秀案例10余件。举办首届幼儿教师保育教育基本功大赛,4件作品送评,获省级三等奖4名。强化示范引领,培育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15所,市级示范幼儿园53所,市级园本教研示范幼儿园19所,力争到2025年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30所。(达州市教育局)

【督导工作】

彭州市探索“任中视导”模式构建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完整工作体系。(1)科学定位任中视导目标。以“诊断现状、分析原因、注重引导 、助推发展”为总体思路,客观公正考量与反映校长、党组织书记《任期奋斗目标》制订与实施情况,引导校长、党组织书记找准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总结办学经验,发掘优势潜力,积极作为。(2)全力确保任中视导质量。校(园)长着重考察《任期奋斗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其实施情况,党组织书记着重考察其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中的作用发挥情况。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质询、师生访谈、满意度调查、教学观察、查阅资料6大环节实地视导,结合视导重点,规范使用“两表四纲四问卷”等视导工具。分学段建立专家组,每组包括教育评估专家、教育管理专家、教学(党建)专家等。形成《任中视导报告》(一人一校一报告),总结成效与经验,提出改进和发展建议。(3)有效促进任中视导作用发挥。及时在局党组会、学校党政工作会上公开视导报告,将结果作为视导对象及其班子成员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对视导对象得分低于良好线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对《任中视导报告》中呈现的问题,分类梳理、建立清单,压实整改责任。帮助学校挖掘优势、潜力,形成并推广办学治校经验。(督导审计处、成都市教育局)

【基础建设】

广安市抓实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1)优化布局“好寄宿”。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十四五”教育规划以及各个专项规划,征求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意见,出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县级主导、统筹推进”原则,通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计划、西部初中工程、校安工程等,布局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45所,覆盖中心场镇100%。(2)改善条件“寄好宿”。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要求,规范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宿舍、教师周转宿舍,达标配备试验设备、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设施设备,改善学校食堂、厕所、运动场地等环境条件。累计建成学生宿舍22.11万平方米,可提供床位44220个,占农村在校学生总数71.35%。(3)统筹保障“寄宿好”。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激励奖励办法,建立城乡学校常态化对口支援机制,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资源集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采取自主招聘、购买服务、社区派驻等方式,配齐食堂从业人员、宿舍(公寓)管理员、校医等服务力量。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每年补助标准由200元/人提高到600元/人,增长200%。(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

【乡村振兴】

四川旅游学院发挥优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1)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坚持把基层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2023年,新争取资金5万余元整体投入帮扶村党员活动中心改造,学校10余名党员干部入村、入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50余名党员干部及农牧民代表来校参观学习交流,持续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定点帮扶,在帮扶地新发展4名党员和6名入党积极分子,对口帮扶的德来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和2022年省级先进村党组5A级村。(2)平台赋能,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坚持把平台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基础,推进白玉县县村旅游规划编制,设计“两镇一乡”和“非遗小镇”文旅规划方案,为河坡民族手工艺发展搭建产品研发和品牌包装平台,新争取“一村一品”建设资金2万余元为村民购买农资,联合地方企业建设“订单式”农产品直供基地,多渠道拓宽地方农户致富增收途径。(3)系统培育,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坚持把培育好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组建5支专家团队深入白玉县推进科研项目,成立专业团队提供烹饪、酒店管理等方面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免费为河坡镇4名干部提供本科学历提升教育,为30余名青年干部进行网络电商培训,组织49名中小学生到校开展暑期夏令营,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四川旅游学院)

【简讯】

8月16日—23日,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国家语委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彝族绣娘“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暨2023年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和基层干部普通话示范培训(第9期)在凉山州举行,我省共组织150名凉山州彝绣带头人及绣娘参加培训。(语言文字教材处)

8月18日,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23年乡村教育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巡视员程微梦参加论坛。四川省教育厅作为全国唯一受邀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作题为“建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推进县域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的主旨发言,向全国介绍四川乡村教育振兴的经验做法。(发展规划处)

近日,教育厅印发《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首批省级校园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名单的通知》,对200名省级校园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人选予以公布,人选涵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代表、食品、卫生健康、新闻媒体、法律等社会各界人士。(基建后勤处、基建后产中心)

近日,由教育厅主办的2023年新入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省级在线示范性培训项目顺利开班,围绕师德修养、班级管理、专业发展等方面对1.5万余名新教师开展为期8天的培训,帮助新入职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教师工作处、教师发展中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