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一部小说集《台北人》问世,引起全世界华人的关注,这部小说名列“五四”以来中文小说一百强第七名。
细细阅读后不难发现,《台北人》的作者是一位心思细腻,且深受中华传统影响的“落难子弟”。
(资料图片)
没错,这部小说的作者就是白先勇,而他的父亲,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桂系领袖之一,有着绰号“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
因其特殊的家世与身份背景,令白先勇对祖国有了别样之情感……
1911年,18岁的白崇禧投笔从戎,偷偷加入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到1937年白先勇出生时,白崇禧已是民国政府举足轻重的人物。
那时的白家人都居住于广西桂林的白公馆,每日家中都有上百号人进进出出,其中不乏一些高级政要。
白先勇是白崇禧将军的第八个孩子。但是白先勇的体质非常差,六岁时,同龄的孩子都去上学念书,只有白先勇被孤零零地留在家里。
因为被诊断为肺结核,对老人而言,肺结核就是“肺痨”,会连累到其他人。
有人曾劝白崇禧赶紧把白先勇赶出家去,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白崇禧脸色铁青,决定让“老八”单独住在白公馆后面山坡上的一所房子里,安心养病。
小小年纪的白先勇虽身处官宦之家,但因患上了这种谈虎色变的病症,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寥。
每到晚间,白先勇就会站在窗子前,看着前院的灯火通明与兄弟们之间的嬉笑打闹,这对一个还不满十岁的孩子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惩罚。
正是因为特殊的经历,令白先勇形成了敏感、富于想象,甚至有些内向的气质与性格,更影响了他对职业的选择。
尽管白先勇幼年体弱多病,但家中条件尚可,他遂发奋读书。一来寄情于古人先贤所遗留的文字,减轻生活中的不如意;二来好好读书,也是父亲白崇禧对家中晚辈的谆谆教导。
动荡年代,时局更迭,1944年,日军进攻广西,七岁的白先勇跟着母亲与家族成员匆忙逃难。
离开时,白先勇坐在车上赫然发现,山水甲天下的故乡桂林已成一片火海。列车一路走走停停,载着白家几十口人来往于重庆、上海、南京。
在这一阶段,肺病竟然奇迹般愈合。病好后,白先勇拼命读书,什么国文、英语、数学、物理,包括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录》,曹雪芹的《红楼梦》乃至民间通俗小说《岳飞全传》《薛仁贵征东》等。
他都来者不拒,真正做到了开卷有益。
1948年,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蒋介石与一众国民党高级政要开始盘算后路。
同一年,白先勇与家人定居于香港。过了四年安稳日子后,全家几十口人移居台湾。
此时的白先勇豁然开朗,他把自己比作贾宝玉、曹雪芹。
少年时代,因父辈庇佑,享尽人间富贵。随着国民党一败再败,白崇禧,这位曾经令日军忌惮的“战神”,则被蒋介石发配闲职,全家一举一动都受到特务的严密监控。
家道中落,辗转异乡生活,白公馆犹如《红楼梦》里的贾府——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移居台湾后,白先勇更加发奋读书,1956年毕业于台湾建国中学,那时的他理想是为祖国兴建三峡大坝工程。
1957年,白先勇转至台湾大学外文系,后改为英国文学系深造。
1962年,白先勇准备赴美留学离家前夕,母亲马佩璋病故,年迈的父亲摇摇欲坠。1963年初,白先勇前往台北松山机场,正式踏上赴美留学之路。
父亲在寒风中,一直把白先勇送到飞机舷梯下。登上飞机,白先勇看向窗外,发现一生刚强,极少流泪的父亲此时竟老泪纵横。
三年后,白崇禧因病去世,正在美国深造的白先勇未能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
白崇禧去世后不久,白先勇的力作《台北人》问世。从此,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创作出了《孽子》《纽约客》《芝加哥之死》《游园惊梦》等经典著作。
有人曾说,白先勇的作品特点是把传统融入现代,用这些文字实现了现实和历史感的二者兼备。
得益于特殊的身份背景与生活经历,令白先勇的思想情感和创作能力,与其他同时代的作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能是漂泊海外多年,让白先勇产生了无尽的痛苦感。
1986年夏,白崇禧的女儿白先慧时隔多年回到大陆。几年后,在姐姐的鼓励下,白先勇也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当他站在故乡,回到记忆深处的白公馆,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没有改变。
那一刻,旅居海外多年的白先勇犹如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热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此后多年,白先勇来往于海峡两岸,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于推广昆曲与中华传统文化。
晚年的白先勇还花了大力气,为父亲白崇禧写了一部《父亲与民国》。
在这本书里,白先勇毫不吝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推崇之情,更传达出了他希望“中华民族振兴、两岸亲如一家”的美好愿景。
2017年,80岁的白先勇再度回到广西老家。刚下飞机,老人家一连吃了三碗桂林米粉,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喃喃自语:还是这个味道,我和父亲都喜欢桂林米粉。
接受记者采访时,白先勇这样说道:“虽然我全世界满处跑,但从根上我是广西桂林人,我想把我的一些资料放在这里,跟乡亲们,跟更多人分享我这些年做的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白先勇堪称一代文学大家,在艺术上的成就,可和白先勇后期小说相比或超越他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也不过六个人。
而白先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心里明白国粹的传承,他毕生将传承中国文化,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
只愿老先生身体健康,常回家看看,他的这些美好愿景,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咏梅.白先勇的“桂林情结”[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06):117-122. DOI:10.16287/j.cnki.cn11-2589/i.2013.06.012.
[2]白先勇,张婷.父亲去世我没有流泪——白先勇眼中的白崇禧[J].文史博览,2006(1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