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跟日军于瓜岛、硫磺岛等岛屿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整场战争共持续三年零八个月,据统计,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除了万岁冲锋等战术,日军在面对火力凶猛的美军时同样十分擅长挖掘地道。而美军对此也有应对办法,即单兵火焰喷射器。

美军研制的第一代火焰喷射器是M1型火焰喷射器,该型号喷射器的燃料罐里能够储存18升燃料,能够提供五次每次两秒的短喷射。不过因为使用的是石油混合燃料,射程只有20米,且喷枪的电子打火系统并不稳定,所以M1型火焰喷射器并不算很成功。


(资料图片)

M-1A1型则针对M1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因为凝固汽油的发明,M-1A1火焰喷射器射程增加到了40米,罐体从两个增加到了三个,左右两个罐体分别装载15升燃烧剂,中间的小罐体则是装着压缩氮气,能够进行十秒左右的持续喷射。开始的电子打火装置也变成了氢气加火花塞的形式。M-1A1型生产有一万多具,不过由于笨重不堪,加上性能上有所不足,很快便被取而代之了。

跟M-1A1型比起来,M2-2型火焰喷射器进行了轻量化设计,30公斤重,射程提升到了45米。其最大的改进之处便是点火装置,之前电子打火的方式被彻底抛弃,换成更为可靠的火焰点火。

火焰喷射器在太平洋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42年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瓜岛战役),日本守军在岛上构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由于是土木加上钢板混合的建造,普通的武器难以造成破坏。在那些负隅顽抗的日军面前,美军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而正好当时美军携带有少量的M-1型喷火器,很快便消灭了顽强抵抗的日军。

等到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也注意到尽管火焰喷射器的威力很大,不过射程近、持续时间短等缺点使得其使用的环境有着很大的限制,需要配合使用。因此,常见的组合便是一个火焰喷射手加上一个保护小队,喷射手负责摧毁,小队的任务是压制以及干扰敌人的火力。

1943年10月,美军决定把太平洋战区每个师的火焰喷射器装备量从原来的24具增加到60具。不过跟普通步兵、陆战队员比起来,火焰喷射兵的危险系数更大。在接到命令以后,通常就只是被告知要去摧毁碉堡,而等到他们靠近碉堡以后便会发现,他们已经陷进了敌人的包围圈里。而且,背上那暴露在外的燃料罐,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打击目标。

总的来讲,火焰喷射器在太平洋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人将之称作是二战太平洋战场最有效的攻坚武器。因为火焰喷射器的存在,使得美军的伤亡得以大幅降低,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