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家长们在给孩子准备入学物资时,也会挑上几本儿童读物。可一本推荐12岁以下孩子阅读的图书中出现暴力、“土味情话”等内容,引发了家长们的担忧。近年来,“问题童书”不断涌现,谁能保障孩子们的阅读健康?

胆战心惊!儿童读物充满血腥暴力、暧昧色情


(资料图)

“我失去的是自由,不会失去的是对你的爱!”近日,一本推荐12岁以下孩子阅读的图书中被曝出现暴力、“土味情话”等内容。令人瞠目的是,故事的情节设置也十分“毁三观”:喊出这句话的男生对喜欢的女生,进行骚扰并有暴力行为,可当他在法庭上高呼这句话后,女生却突然被打动,从此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书中写道,这个故事教会我们“只要坚持,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近年来,儿童读物变“毒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寓言故事《行人与梧桐树》也大变味。这则寓言故事本是《伊索寓言》中的优秀作品,原文是:行人望着梧桐树说:“这梧桐树既不开花又不结果,一点用也没有。”树回答说:“不知好歹的人们,你们现在正享受着我的恩惠,还说我是不结果的无用之树。”这是说,有些人享受了别人的帮助,还要贬低别人。谁能想到编辑竟然把最有内涵的一句改成“你妈死了”。

网络图片

还有《我有一只小毛驴》,这篇更离谱。该文本是一首生动形象的儿歌,原来的歌词是:“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但在这本读物中,却被改成了“嗯啊嗯啊”的“驴叫声”——文章后面的思考题更加过分:“课文中有几个嗯,几个啊?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网络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儿童读物中出现了各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内容。除了常识性错误,无法保证最基本的文字准确以外,更让家长紧张的是,有些书中存在的血腥暴力、暧昧色情等少儿不宜的内容。

很多家长都表示十分担忧,“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有影响,对家长来说也特别担心这个问题。”“也很焦虑的,影响下一代啊。”“担忧肯定是有的,我觉得应该从源头上,就应该避免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吧,如果要是说孩子自己的话,他肯定辨别能力比较弱。”

儿童“毒物”屡禁不止?业内人士:与监管措施有关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读物的作用不容小觑。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深入人心、“双减”政策落地,儿童阅读需求不断上升,中国童书出版市场快速发展,数量呈井喷状态。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上市新书共17万多种,少儿新书占整个市场25.25%。

儿童读物不仅承担着道德教化功能,也是帮助他们搭建基础知识体系,培养情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很多未成年人还没有判断力,且模仿能力较强。严格对少儿图书进行把关,避免内容失格、三观不正的作品流入市场,可谓至关重要。

而经过编写、审校、审核、出版等环节的层层把关,问题图书不难被剔除。可为何近些年,各类奇葩的儿童“毒物”屡见不鲜呢?出版界业内人士表示,这与当下少儿图书市场的“虚火”以及违法成本较低有关。

“童书的份额在整个图书出版市场,可以占到四分之一左右。这个出版的份额和利润是十分大的,进而导致有一些出版商、作者,甚至是编辑,他们试图出这种快书,来获取市场的高额利润。咱们的监管措施,现在还不是十分严格,一本书出现问题,现在的处罚措施更多的是把这版图书下架,或者对出版社进行处罚,很少直接追究作者、编辑个人,这样就会让很多人,试图游走在这种法律红线的边缘。”出版界业内人士高先生说。

如何保障孩子们的阅读健康?

面对市场上的“问题童书”,业内人士认为,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和完善童书分类标准。

出版界业内人士高先生说:“出版部门应该出台很完善的分级标准,也就是说大概什么年龄段,应该读什么内容的图书,然后对这些图书的出版内容进行限制。法律部门也应该加大违法成本,让这些不良出版商不敢以身试法。”

当然,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专家认为家长精心挑选孩子的课外“阅读食谱”,并做好亲子共读,也有助于及时“排雷”。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江爱萍说:“通过跟孩子一起读书,我们就会知道,孩子更喜欢获取哪些知识,书里有哪些内容是不可取的,最后一道把控孩子知识获取的关口。家长切忌说我们买回来十本书给孩子了,就是很好的教育。而是说这十本书我们拿回来,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去阅读,真正地打开孩子未来知识探索的视野,这才是我们家长更应该做的事情。”

(长江云新闻记者 蔡琛 谢宝莹 部分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台 责任编辑 谢雅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