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少年阅读“活”起来“动”起来

——代表委员热议青少年读书活动

本报记者 彭诗韵


【资料图】

河北省新乐市东长寿学校学生在“悦读树”下读书。贾敏杰 摄(资料图片)

■两会关注 民生关切 教育有为 系列报道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第十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阅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基础能力和学习成长的内在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全民阅读的不断推进和深化,青少年阅读受到各方关注和重视。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如何更好推动青少年阅读“活”起来、“动”起来?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展开了热议。

习惯养成——

打造多元阅读场域

“网络终端普及影响了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表示,受网络媒体影响,青少年阅读方式呈现明显的“轻阅读”“浅表化”趋势,阅读的快速化、碎片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在重庆谢家湾学校,阅览室就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温馨的装潢布置和舒适的阅读环境,让阅览室成为孩子们最喜欢、最愿意去的地方。校园里,餐厅、宿舍、廊道上处处可见书架、图书,满足了学生随处有书读、随时可阅读的需求。丰富的全学科阅读供给和多彩的阅读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把学校构建成学生喜爱的‘阅读场’,才能感染带动学生阅读,从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刘希娅说。

“青少年阅读应该当成习惯来培养,学校在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漠河市立人学校校长马建国认为,对学校来讲,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都需要进行变革,既要将阅读拓展到课外,又要融入学科课堂。

该校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教学楼走廊书柜、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能随时随地读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学校还鼓励学生在书包里准备一本课外书,养成空闲时间看书的习惯。“经典诵读、主题阅读、美文精读、趣味泛读……丰富的阅读活动将课内与课外有机整合,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积累知识,更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意识,增强探究力和思辨力,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体验与感受中,自觉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马建国说。

全国政协委员、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表示,阅读习惯的养成在于阅读兴趣的发现。“首先是广泛兴趣的发现,其次是个体兴趣的提升。个性化是阅读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关键。无论课堂内外,发现兴趣、个性指导、适当激励都有益于推动青少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提质增效——

呼吁有效的分级阅读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整本书阅读”写进了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对青少年的阅读品质和阅读深度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整本书阅读’的背后包含着分级阅读的理念。”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表示,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可能读同一本书,也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不同的学生去读懂同一本书。

“语文教学呼唤有效的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王定华说,“中文分级阅读不仅仅是对图书分级,而应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为他们提供适合的中文读物,并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和建议,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促进人格发展与精神成长。”

在马建国看来,分级阅读为推进学生深度阅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分级阅读就像一座‘阶梯’,不同年龄、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和学习方法,沿着‘阶梯’一步步向上走,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

刘希娅认为,科学的分级阅读有助于增强青少年阅读的科学性、适配性和系统性。“分级阅读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智水平、认知能力、语言思维特点、社会性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兼顾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共性和兴趣爱好的个性,科学系统的阅读体系能更好地解决孩子‘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刘希娅说。

教师如何利用分级思维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教育,帮助不同阶段的孩子提高阅读素养?

“推动青少年科学合理深度阅读,学校和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和组织作用。”王定华建议,在阅读教育中,教师可以从知识技能、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考查和评估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素养,提供精准指导。

“教师要重塑阅读观,构建多元的阅读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指导学生熟读精思。通过深挖作品主题、拓展读写运用,引导学生把阅读与生活连接起来。”王定华说,“获取一切知识的重要目的在于应用与创新,青少年阅读应当以课堂学习为中心,以实践经验为半径,画出一个既能走进去又能走出来的‘同心圆’。”

浓厚氛围——

凝聚合力共浸书香

“青少年是形成书香中国整体文化氛围的关键人群。青少年阅读质与量的提升,关乎青少年个体修养的培育,更关乎文化强国总目标的实现。”汪惠仁呼吁,要看到社会力量参与的重要性,把各种社会力量都发动起来。

推动青少年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群策群力、久久为功。

家长在青少年阅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既是兴趣点燃者又是习惯监督者,既是共读参与者又是阅读示范者。”为此,马建国建议家长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家长要抽空看看孩子正在看的书,并和孩子聊聊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与孩子建立起共同话题。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希望家长能参与进来,与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要正确认识阅读对孩子终身发展的意义。”刘希娅建议,家长要摒弃功利短视思想,立足孩子终身学习发展长远考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与阅读素养。“家长要与孩子形成互动,共同讨论、共同分享阅读感受,真正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世界中,才能构建互相启发、互相赋能的家庭阅读氛围。”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推进,不仅是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各地的阅读体验环境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满足民众需求的公益性读书场所和活动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全民阅读氛围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刘希娅建议,加大阅读活动的宣传力度和优秀书籍的推广力度。公益图书馆、阅览室等阅读场所要更加注重阅读空间舒适度和艺术审美,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王定华表示,“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能为青少年阅读提供充足的养分。而推动青少年阅读,逐步把读书活动影响和辐射到社会,亦能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