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近10年来,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人数增幅超过30%。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和实验室设置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然而,师资紧缺的情况仍然存在,“文科”教师兼职也并不鲜见,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尚有不足,小学科学教师教研共同体数量依旧偏少。在一些偏远地区,科学课程并未开齐,课程内容重知识轻实践,教育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果也不甚理想。此外,科技创新教育中的一些短板仍不可忽视。例如中小学科学教育缺少装备标准和实验室标准,科创氛围不浓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助力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良性发展,要明确教育目标。科技创新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出发,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让学生在同伴交流、自主学习中领略科学之美,令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科学教师。因此,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主要在于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从而真正把科技创新教育贯穿少年儿童成长的各个年龄段。

要健全制度体系。要找准科创教育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制定中小学科学教育急需的装备标准,规范科创教育课程以及与之配套的空间环境,完善中小学科学实验室、科教基地、创新空间的验收制度,使学生安全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来。同时,督导部门应当将中小学科学教师专职配备情况、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等纳入对地方和学校的督导评价范畴,推动中小学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要重视队伍建设。科创教育队伍的主力是教师。要帮助教师拓宽视野、强化实践、转变观念、提升素质,就要为教师讲解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教育数字化、信息化,促进教师科学教育能力提升。要引导教师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推动学生开展研究型、任务型、项目化、问题式、合作式学习。同时,要变革以知识掌握为标准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用真正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标准,倒逼教师提升相应的科学素养。此外,有关部门要积极引荐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持续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鼓励大家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使社会各界都成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主力军”;鼓励大家用“伯乐”的眼光看待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科创之路的“千里马”。

要深化实验教学。可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管理规程,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课时,严格实验教学程序和规范,引导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提高科技创新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教育主管部门可指导学校将课后服务与科学类课程学习有机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STEM课程,开展编程教育、创客教育、AI教育等探索,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独立或小组合作方式开展自主探究,在探索区域特色化实践教育路径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要切实加强保障。可在人事制度上,专门设置科学教师专职岗位,确保开齐科学课程。在教育经费方面,向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方面倾斜,引导和支持地方加快补齐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短板,逐步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要重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科学教育支持,关注偏远地区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的发现和培养,在软硬件资源尤其是优秀师资上予以倾斜,满足农村与中西部地区学生接受优质科技创新教育资源的需求。

(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讲师)

作者:杨阳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16日第2版版名:中教评论·时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