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年来,咸阳市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以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校外实践三个课堂为载体,探索“课程+基地+家校共育”的模式,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构建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推进劳动教育纵深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劳动教育+课程建构。一是开足开齐劳动课程。该市将劳动教育列入课程表,纳入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劳动能力,分学段设计了劳动清单,加大课程研发力度,引导学校以活页式、讲义式形式,开发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劳动技能、公益劳动等类型校本课程,使劳动教育更加灵活多样、丰富生动。二是坚持融合教育思想。结合劳动教育的长期性、多维性和融通性的特质,坚持将劳动教育课程与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与加大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等培养与训练,做到既强化劳动教育,又提高课程建设实效。三是构建特色劳动课程体系。全市各中小学本着“地尽其利 物尽其用”理念,推动课堂教学与校园实践活动贯通融合,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内设蔬菜花卉种植区、小树认领区,以班级分工、小组合作的方式承担区域劳动,深化“课堂教学+劳动教育”实践。咸阳市实验中学搭建“屋顶上的桃花源”蔬菜种植基地,以室内和户外相结合的新型授课方式,用实体范例向学生开展劳技知识讲授,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见证生命成长,享受劳动过程,分享劳动喜悦;永寿县城关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共分为16个板块,学生自己设计种植方案,自由选择蔬菜品种,打造出“一班一品”,推出集美观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特色菜园。

——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该市积极与文化、文物、旅游等部门联系,盘活全市138处科技馆、博物馆、非遗展览馆、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红色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等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富含德育因素、适宜校外劳动教育的基地和场所,让学生通过亲手做、亲眼看、亲身悟,提升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实现全面、健康、个性和快乐发展。目前,泾阳绿优农业基地、袁家村关中民俗青少年研学基地、乾陵博物馆等15个基地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3年以来,全市已有3.6万余名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兴平市南位中心小学依托茂陵景区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小小讲解员职业体验活动,潜移默化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历练学生的劳动品质。彬州市城关小学在拜家河创建了校外“百草园”实验基地,划分给各班级,由各班级安排学生自主选择种植作物,亲自种植,并做好日常管护。长武县巨家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到巨家镇四合村苹果培训基地进行参观并聆听苹果的栽培、养护和防寒潮等知识的讲解,强化课内和课外知识的紧密联系。

——劳动教育+家校赋能。该市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分学段编印《劳动教育清单参考内容》,开发家务劳动、家居美食、养殖种植、手工技能、实践服务、职业体验等6类、57个劳动项目,指导家长与学生签订《家庭劳动任务书》,针对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填写《家庭劳动记录单》,引导家长每年指导孩子熟练掌握一到两项生活技能,让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洗衣、做简餐、修理简单家用物品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帮助学生养成居家劳动的良好习惯。大力开展“家居小能手”“厨艺大比拼”“我是发明家”等劳动技能评选活动,并通过班级群、学校微信群、家校联谊群等宣传平台,对学生劳动成果进行宣传展示,集中展现小劳动者最美风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