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这是一张1933年甘肃一带的旧相片,由一位美国神父卡特·霍尔顿先生所拍,卡特·霍尔顿先生的中文名字叫做海映光先生,卡特·霍尔顿先生曾在中国各地旅行和传教,历时将近十年之久。卡特·霍尔顿于1933年赴甘肃布道期间,用摄影的方法,详细地记载了甘肃的一些社会现象。以下是一系列的旧相片,它们都是在那个时代被拍下来的。

一九三三年,兰州黄河铁桥,一群满载而归的骆驼,大概是从青海过来的商人。白塔山脚下,兰州黄河铁桥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1909),有“黄河之冠”之美誉,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在黄河的两侧开通了一条又一条的桥梁。

1933年,在甘肃夏河,两名撒拉族小孩用一头牦牛驮着一头姑娘,一名小伙子驱使着一头姑娘,一名姑娘坐在一头姑娘背上,一名小伙子驱使着一头姑娘往前走,看起来像是一对姐弟。那时夏河县就是今循化,因为它的疆域是大夏王朝而命名的。

1933年,甘肃夏河撒拉族农民们在扬谷地干活。撒拉族是指“撒拉尔”或“撒拉”,居住于循化和化隆,也包括甘肃部分区域。

1932年,甘肃临潭县,一棵参天大树下,一位少女正站立着。少女背后的那棵树被木质的篱笆圈住,树上还插着许多木质的招牌,这些招牌都是模糊不清的,和现在一些旅游景点的树木上的那些许愿标语很相似。临潭古称“洮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地方,是东西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被历史上誉为“进藏门户”和“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东济陇”。

1932年,甘肃河州,雄伟雄伟的城墙。临夏,古称河州,位于黄河的上游,位于甘肃腹地西南,是古代丝路南道重镇,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枢纽,文成王入藏时曾从临夏经过,被誉为“西边的旱码头”,“东有温州,西有河州”。

1933年,临夏,一座简单的大夏河架起了一座木桥,一群群挑担的小贩、行商、驴子运送着物资从上面走过。这座木桥是用厚木头和木头框架建造起来的。

1933年临洮厚重的黄土地上,农民们开辟了一片由农民们开辟出来的“阶梯”。大部分的阶梯呈细长的形状,一层一层地叠加在一起,很是壮观。

1933年,在临洮城西建起永宁浮桥,临洮,古代称为“狄道”,因为它有贯穿狄道的“洮水”,故名“洮水”。洮河自西岩山断崖向北流,在遥远的地方,有一条如珍珠般的浮桥,那是一座由船只组成的永宁浮桥,在汉代和唐代,是一条通往丝绸之路的要道。

最后,谢谢各位的观看,也请各位给我的内容点个赞,我会继续保持更多的原创,各位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跟我说,我会继续提高。本文所载的所有照片均来自网络,如有涉及到您的版权,还望与我联系,谢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