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要把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本质属性,坚持以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载体,以生活为资源,充分体现思政课的生活性特征。近年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深度参与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使思政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法,转化教学话语体系,把思政课的理论阐释寓于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情境,构建思政课的教学逻辑与生活逻辑统一、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依托“理论教学+实践体验”,推进思政课“理实一体”;运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提升思政课“三性一力”;通过“专题调研+价值引导”,促进思政课“知行合一”。努力让思政课回归学生生活,回归现实生活,回归社会实践。通过党政协同、校地合作、师生携手,积极打造富有亲和力的思政课“生活课堂”

一、落实三全育人,通力构建思政课新格局

融进学校文化生活,创新思政课的协同育人机制。按照课程的本质属性和课程的建设规律,学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行政各部门合力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校党委行政领导、全校党务干部深入课堂讲“形势与政策”课,形成党委办好思政课、全体专兼职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努力学好思政课的良好局面。


(资料图)

二、推进三教改革,整体提升思政课有效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专题教学提升学生“认同感”,将思政课的宏大叙事转化为有层次、有温度的教学主题,引领学生参悟大道理,强化思政课的“学理性”;改进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体悟感”,组织学生开展新劳动实践、实地访谈、志愿服务、专题调研等多样实践活动和现场教学,把生动具体的生活素材融入思政课,强化思政课的“鲜活性”;用体验式教学增进“获得感”,将思政课诸多资源转化为生活教育场景,组建数字与实体、虚拟与现实、线上线下融合的跨界课堂,为学生创建沉浸式学习体验,强化思政课的“彻底性”。

三、教学基地共建,合力打造“思政课实践圈”

嵌进区域实践,共建思政课系列教学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择、论证和开发与思政课系列主题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基地,兼顾基地应用的可行性,包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人力成本,以学校为中心半径1小时车程圈,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加强学校与社会场馆、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协同、合作共建,促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和教育一致性、方法契合性,避免筹资重复建设同质化育人场馆。

四、多方力量协作,同心构筑“思政课共同体”

思政课共同体既包括各门思政课教师,也包括所有非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全力承接学校党校工作,形成多方育人合力,协同推进学校思政教育。通过专任为主、专兼结合,柔性引进高层人才,引进多元育人主体,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全体思政课教师用心解答学生“成长之困”,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五、育人要素结合,规划建设“思政课课程群”

思政课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个课程体系。推进课程集成创新,构建思政课生活育人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教材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的紧密衔接,建构由省精品在线课程、市级精品课程、校级示范课程、党校重点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和优质“四史”公选课程组成的思政课课程群,创新工作机制,激活课堂教学,建强教师队伍,发挥课程群的示范、辐射和引导作用,推进思政课的课程、课堂、教师等核心要素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

(作者: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教授 吴太胜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