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紧密“捆绑”集体发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引题)

近百家单位抱团 让产教融合热起来(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陶稳


(资料图)

阅读提示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在职教领域掀起一股热潮。近日,北京市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产教联合体、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等11个联合体,旨在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有效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6所中职学校、5所高职院校、4所普通本科学校、10个政府部门、65家企业、5所科研机构、4个其他行业组织,共同组成一个产教联合体——中关村科技园区产教联合体。

近来,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在职教领域掀起一股热潮。近日,北京市公布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中关村科技园区产教联合体、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等11个联合体名单公布。此前,山东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四川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产教联合体等陆续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如何避免“联而不合”的情况出现,确保高质量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及产业转型升级?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产业园区和政府部门起主导作用

“产教联合体的优势是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中关村科技园区产教联合体秘书处负责人王佼,参与了筹备、申报、立项全过程。他表示,常规的产教融合,是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产教联合体的主体是产业园区,更有利于实现区域内优质资源整合,紧跟政府倡导的产业政策,找准区域经济发展脉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闵学良告诉记者,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在省级政府统筹领导下,依托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或自贸区等经济体,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主体参与,采取实体化运作的区域性产教科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政府的主导地位十分突出。”闵学良说。

据介绍,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产教联合体已经完成了政府、产业园区、企业、本科院校、高职中职院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沟通工作,并明确了要服务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智能建造3个产业领域。

原有的校企合作是一些联合体成立的基础。近期,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与同样位于北京北部的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成立了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

“我们与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等方面有多年合作基础。”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智慧农业系主任赵小平介绍,园区内有40余家企业,针对园区存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和季节性用工荒问题,学校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教授工作站,开展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并结合农时农事,开展弹性学制项目化人才培养,缓解园区季节性用工荒问题。

目前,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确立的合作模式为,通过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等项目,打通中高本院校人才成长通道;依托乡村振兴产城教联盟,聚合联合体内政府部门、园区企业、科研机构、院校资源,创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学院;实现乡镇、企业、学校资源共用、场景共创、课程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等。

让学生就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产教联合体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闵学良表示,产教联合体具有多实体、多要素、多功能特性,虽然不同主体具有差异性诉求,但其共同目标明确,即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有效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王佼介绍,中关村科技园区产教联合体计划2023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共建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等。此外,还将引导教师到企业锻炼,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组织合作申请有重要影响力的项目等。

产教联合体中涵盖中职、高职、普通高校3种不同层次的教育,不同教育主体之间如何打好配合?赵小平告诉记者,联合体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通过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等项目,打通中高本院校人才成长通道。“不同层次院校的联合,能发挥各自所长,特别是在科教融汇领域,高职、本科院校的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能力较强,能形成教育合力。”

闵学良介绍,南昌市光电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立足南昌光电产业,以南昌高新区为基础,由南昌高新区管委会牵头,125家企业、28所大中专学校、107家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联合体理事会实体化运行,由园区制定政策,院校提供编制支持人才引进,企业提供实训设备与产线打造实训平台,科研机构提供技术与研发资源,一体化建设多个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基地,建立一批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真正实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闵学良说。

明确合作机制 避免“联而不合”

教育部此前印发的《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要求,2023年底前建设50家左右,2024年底前再建设50家左右,到2025年共建设150家左右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有效的合作模式是市域产教联合体落地的关键。闵学良认为,要有效平衡各相关主体利益的连接方式,在政府和市场间形成良性互动。为此,政府要落实规划、指导、协同、监管等职能,优化重大产教项目政府服务方式,将工作落脚点放到推动联合体协议有效落实、保障各参与方权益、政策对接支持等方面。

“产教联合体要建立以市场纽带牵引的理事会,做实理事会章程,推动联合体建立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在最大限度上避免联合体‘联而不合’的现象。”闵学良建议。

针对参与主体较多,可能导致的无法同频共振情况,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宋承祥对记者表示,各参与主体应明确合作机制和共同目标,确保每个成员理解其角色和责任,避免合作过程中的混淆和冲突。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政策文件,营造融合发展生态,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合作的公平和可持续性。

宋承祥认为,避免市域产教联合体“联而不合”,除了建立有效的跟踪评估机制,还要建立激励机制,设计激励机制,奖励各参与主体在市域产教联合体中的积极贡献,激发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