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1月29日上午,浙江宁波申洲集团公司十分繁忙,“欢迎返岗宁波”的横幅格外醒目。接员工返岗的大巴车从全国各地陆续抵达厂区,员工们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下车,他们将在休整后投入火热的复工生产中。
招聘启动早、市场供需旺、就业“开门红”,成为今年节后就业用工市场的突出特点。从今年年初开始,为全力做好节后企业生产用工服务保障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开门红”,各地人社部门、企业推出招聘“春节不打烊”系列活动,线上线下招聘持续开展,跨省招人忙个不停,返岗招工补助政策不断,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
1.用工热度折射经济温度
今年45岁的刘婕,家住重庆市万州区,新年愿望是找到一份“家门口”的工作,能够多陪伴父母和孩子。在年初的招聘会上,她逛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签下一份家政工作。
在江苏苏州,早在春节假期,10家重点企业就登上了跨省招聘专车,前往数百公里外的河南信阳招工。“电子、新能源等行业企业一季度订单都很好,劳动者需求也大。”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谭国明介绍说。
今年1月以来,各地外贸企业纷纷奔赴海外抢订单。春节前后,订单增加、工人返乡,市场用工需求迫切性提升。位于浙江诸暨市的浙江实利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有迫切用工需求的企业。“开年接到很多订单,目前已经排到年底,我们对市场前景很乐观,现在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尽全力保产能。”公司总经理张志成说。
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服务部副部长申强表示,今年以来,快递、居民服务修理、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用工需求居高不下,一些制造业企业也加大了用工需求。“我们明显感受到企业招聘下手提早,表明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转好。”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用工热度折射经济温度,人力资源市场回暖释放了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重庆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表示,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和稳经济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实,交通旅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逐步恢复,持续释放就业岗位,交通运输业招聘岗位数量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74%。“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
“节后就业市场,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都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情况,特别是服务业的恢复和发展,对于节后就业市场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健康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赵文指出,当前服务业恢复发展的关键是消费复苏。从居民收入来看,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消费支出实际增速略有回落,居民储蓄明显增加,部分消费需求有待释放。从春节期间餐饮、影视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数据来看,消费回升态势非常明显。零售、住宿、餐饮等接触型服务业在疫情期间受到的冲击最大,现在供需两端同步改善,因此也是目前恢复最快的领域,必然带动就业岗位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经济预期明显恢复,特别是服务业景气程度恢复明显。“现在,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各方预期经济有望好转,就业势必较快恢复。”赵文说。
2.跨省招聘力保用工平稳
1月28日一大早,春节假期刚刚结束,浙江宁波市人社局的招聘“小分队”就踏上了赴外驻点招聘和劳务协作的征程,积极组织企业前往贵州、云南、四川、安徽多个省市参加当地招聘会。
“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春节的年味儿还未散去,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多地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的“抢人大战”已悄然打响。为缓解企业用工问题,不少用工大省春节前夕就“先人一步”,将招聘会搬到了农民工家门口,通过现场摆台、“直播带岗”,让招工更快捷、就业更方便。
怎样发挥跨省招聘最大效力?宁波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年前我们开展了全市企业用工调查,充分听取企业意见,精心策划招聘地点和路线,确保招工活动精准有效。”据介绍,春节后,宁波共组织43支“小分队”、超200家次优质企业,携超3万个岗位需求,分赴12个省份的劳务输出地密集开展赴外劳务招聘行动。
为保障企业用工、帮助务工人员尽快返岗,节后用工大省和劳务输出省份密切合作,加强农民工出行服务。
春节后,云南省迅速组织开展大规模、成批次、“点对点”一站式转移输出。截至2月2日,已开行1465趟“专车、专列、专机”等“点对点”运输服务,有组织输出4.93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正月初六起,重庆已经为110万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出行服务,主要前往广东、浙江、四川、福建、湖北等地。后续还将开通超500次“直通车”,为务工人员返岗提供便利。此外,广西、甘肃、贵州等多地均发出返岗复工服务专列,其中不少是根据务工人员返岗需求定制加开,有力保障了企业节后用工平稳。
高校毕业生也是重点就业群体。202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勇于尝试新兴职业及自己感兴趣的职位,并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能。农民直播销售员、植保无人机驾驶员、农业职业经理人、民宿主理人、乡村导游等“新农人”群体不断壮大;“双碳”经济快速增长,碳排放管理员,节能评估师、垃圾分类工程师等新职业方兴未艾;伴随养老产业扩容,相关新职业需求增加,陪诊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养老规划师等新职业不断涌现。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继续增长,各种新职业、新工种的不断涌现,为新毕业大学生、新农民工等带来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认为,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好既定就业政策,大力拓展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空间。
3.“春风行动”强化就业服务
1月31日,江西万载县在工业园区开办了2023年“春风行动”兔年招聘会,组织74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江西万载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李书文介绍:“招聘现场还为参会人员提供创业贷款、失业保险、职业培训等各类政策咨询,达成就业意向3200余人。”
2月3日,“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节后首场招聘会在北京市昌平区火热开启。北汽福田等40余家区内重点企业参会,提供生产制造业、民生保供及高端电子研发领域等岗位1400多个。在现场,云端招聘直播活动也同步开播,线上提供岗位607个,让求职者体验“企业展示+岗位介绍+线上答疑+在线提交简历”四位一体的新服务。
为进一步促进就业、保障用工,由人社部等11部门联合部署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正在全国开展。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6000场,发布岗位1000万个,“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40万人。
多地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均表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于元宵节后迎来高潮。为此,专项服务活动将持续到3月末,将集中为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以及用人单位进行就业帮扶,继续密集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集中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助力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此外,为了更好地解决返岗人员的后顾之忧,各地还通过补贴、解决居住问题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就业后服务。
北京市2月6日正式推出惠民租房服务平台,开展“惠民租房在行动之春归计划”专项服务,组织提供了适配房源53万套(间、床),推出免押金,租金、佣金打折等系列优惠,保障春节后返京工作人员住房租赁需求。
深圳市还发布了关于实施阶段性鼓励用工有关举措的通知,预计投入2.7亿元,通过发放一次性用工补贴、初次就业补贴、一次性返岗交通补助,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生产、帮助员工稳定就业。
赵文指出,当前,随着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1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达到56.4%,建筑业景气提升明显,有利于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就业重点群体中,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因此,今年就业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青年上。
基于此,赵文建议,要坚持扩大内需,稳住经济,拉动就业,关注重点。应该尽快利用消费回升的机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以此恢复和带动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记者 邱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