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到来的当下,STEM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的通行证。与此同时,常被诟病找不到工作的人文学科,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数据显示,2022年,哈佛大学只有7%新生计划主修人文学科;从2012年到2020年,TOP20塔弗茨大学近50%人文专业被取消。文科生还有没有未来?一起来看看。

文 |Yuki


(资料图片)

From 谷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大家好,我是Yuki,目前在美国TOP20大学读大二。

我的专业是交叉学科「哲学和认知科学」,我也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学校要将前沿的认知科学和古老的哲学学科,并在一起呢?

直到李开复老师最近一篇关于AI时代 10 种最「高枕无忧」工作的文章,解答了我的疑惑:

1. 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社工和婚姻咨询师这些职业都需要极强的沟通技巧、共情能力以及获取客户信任的能力。这些恰好是AI的弱项。此外,随着时代变迁、不平等加剧以及AI取代人类工作,对这些服务的需求很可能会增加。

2. 治疗师(职业治疗、物理治疗、按摩)

灵巧度是AI面临的挑战之一。在物理治疗中(或者脊椎矫正、按摩治疗),治疗师施加的压力是很微妙的,同时还要留意病人身体的细微变化。此外,AI在这类工作中面临的挑战还包含个性化护理、对于客户受创后的悉心处理以及面对面互动。这些都使得AI在短期内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3. 医疗护理人员

由于收入的增加、福利的健全、AI推动的护理成本降低以及人口老龄化,我们的社会将产生更多的护理需求,医疗保健领域将有长足增长。这些因素将促进人机共存医疗保健环境的形成。在这种环境下,AI将接手医疗行业内的分析性工作,而医疗护理工作将更多转向关怀、陪伴、支持和鼓励方面。

4. AI研究员和工程师

AI的发展势必会带来AI岗位的猛增。据高德纳咨询公司估计,未来几年内,AI创造的工作会超过被其取代的工作数量。不过,要记住的是,随着AI工具的精进,ChatGPT开始能写程序,AI行业内的一些入门级工作也会随之自动化。AI从业者需要紧跟这些变化,就像软件工程师们以前不得不学习汇编语言、高级语言、面向对象编程、移动编程,现在不得不学习AI编程一样。

5. 小说作家

讲原创型的故事是创造力的最高体现形式之一,也是AI的弱项所在。作家们要想象、创造并耗费心力写出具有风格和美感的作品。尤其是那些伟大的虚构类作品,需要具备独到的见解、有趣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诗意的语言。所有这些都是很难被复制的。在可见的未来,最好的书籍、电影和舞台剧本依然将由人类的创作灵魂操刀。

6. 老师

ChatGPT已经引发了教育界的担忧,我更认为老师的任务绝对不仅仅是重复性地传递标准化的知识,在人工智能时代,AI将成为老师们和教育行业的左膀右臂。它会基于每位学生的能力、学习进展、习惯和性格而制定出专属课程。届时,教育者们将更多地帮助每位学生发掘自己的理想,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并以良师益友的身份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互动、获取他人的信任。因此,人文关怀型教师的岗位将大大增加。

7. 刑事辩护律师

顶尖律师们大可不必担心会丢了工作。从跨领域推理,到获得客户的信任,再到长年和法官们打交道、说服陪审团,他们的工作完美地结合了复杂性、策略性以及人际互动,这些都是AI力所不能及的。不过,在文件审查、分析和推介等准备工作方面,AI的表现将远超人类。此外,律师助理负责的很多工作会逐渐被AI取代,其中包括证据开示、订立合同、处理小型索赔和停车案件等。

8. 计算机工程师

麦肯锡报告显示,到2030年,高薪工程类工作(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师、IT管理员、IT工作者、技术咨询等)将激增2000万个,全球总数将高达5000万个。不过,这类工作要求从业者必须紧跟科技发展,涉足尚未被科技自动化的领域。

9. 科学家

科学家是将人类创造力发挥到极致的行业。AI只能基于人类设定的目标,对科学活动进行优化。不过,AI虽不可能取代科学家,却可以为科学家所用。例如,英矽智能等“AI+制药”公司,正在用AI赋能新药研发的能力:在药品研发中,AI可用于筛选“老药新用”策略,或帮助开发有治疗潜力的新药,供科学家参考。AlphaFold2解答了蛋白质折叠的生物难题,为世人展示AI有望助力基础科学突破,AI将使人类科学家如虎添翼。

10.管理者(真正的领导者)

好的管理者往往具备极佳的人际互动技巧。他们擅长激励、协调,有说服力,能代表公司与员工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更重要的是,最好的管理者都是领导者,他们为公司打造强大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并通过一言一行让员工心悦诚服地追随自己。虽然AI可用于绩效追踪和考核评比,但管理者会继续由人类担任。

不难发现,这些相对保险的职业共同点,就是有创造力、同理心、灵巧性,而这离不开人文学科的浸润。

无独有偶,《纽约客》最新一期里,STEM领域专业人士的MIT教授说:「我认为未来是属于人文学科的。」

在一团迷茫中,我找了政治哲学博士出身,任教于美国一所公立大学的徐博士聊一聊,为热爱人文的同学们打下定心针:

人文的底层逻辑对就业越来越有利

推动世界的不止AI,还有人类叙事;

「无用」的人文学科对普通人有大用。

*本文以徐博士为第一人称叙述

在美国,广义的文科叫做 Arts & Humanites,名副其实就是艺术和人文,其通识教育中「人文学科」的精髓,和国内的「文科专业」不大一样。

先下个定义:

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和前人的对话,训练自身的头脑并培养厚实的情感;通过对经典的研习以及对人类社会和事务的研判,获得人格的养成、认知的提升以及精神的独立。

它是贯穿几乎所有学科的底层逻辑能力,并不一定在人文学科里发生,但一旦有了这种能力,学什么都能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

体现在课程上,兼具广度和深度的海量阅读、审慎思考、综合讨论以及批判性写作。

我依然记得,当我在国内读本科时,学校从国外聘请了一名教授给我们上Communication Theory这门课,而他教授的内容,是从福柯(Michel Foucault)的微观权力学着手分析传播过程的权力运作。

这让我大为震撼。

我突然发现,原来学习人文学科不只是可以生产知识,更可以在实践层面帮我洞悉社会运作的真相。

于是我找到了当时市面上所有福柯的著作疯狂汲取,一发不可收拾,从此便走上了哲学这条不归路。

■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有很大的影响

了解了真正的人文学科是什么,我们再看很多人对文科的理解,如数学不好的人只能选文科、文科没用,要么是罗列事实/事件,要么就是颠来倒去说车轱辘话等等,不仅是偏见,更是谬误。

文理主要的区别在于:

理工的研究对象是物理世界,而人文类研究的对象是由人所构建的。

理工的任务在于发现、测定和证实/证伪,而人文旨在参与构建并和前人进行对话,以期获得理解和感悟。

有鉴于人类意识和行动的参与,人类社会本身的问题其实远比物理世界复杂得多。

像在哲学领域,逻辑,包括非形式逻辑和高阶逻辑都是哲学系的必修课。还有计量史学,它不仅要求会使用历史学的常规方法,比如检索和阅读原始档案,更要求掌握复杂的数学和统计技术。

这样的思维体验,是非常令人着迷,也极为有用的。

■博主Spencer有一段非常经典的总结:「人文学科的每一门都有关于人类最隐秘、最根本问题的探寻。宗教学关切着恐惧,政治学关切着权力,法学关切着规则,经济学关切着选择,社会学关切着共生,历史学关切着人类命运,而哲学关切着惊奇,同时也关切着我们对前述一切的理解和把握方式」

ChatGPT大火以后,有人断言,「学好STEM才能改变世界」。

其实,最新的人工智能看似是算法和大数据的化身,但若没有语言学家的贡献,很难想象它还会如此智能。

计算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交叉学科,正是文理结合的最佳范例。

其实,纵观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发明,我们会发现,推动物质力量前进的动力其实都是思想——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思想。

新观念本身就是具有人文价值观的人类创造力的体现。甚至可以说,像“元宇宙”这样的概念,莫不过一种具有情怀的人文理想。

本质上说,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或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没有很大分别,都是富有创造力的人类将人文价值观融入世界愿景的活动。

■元宇宙像是现实版的乌托邦,图源Digital Content Creators Magazine

推动世界的不止AI,还有人类叙事。

我想无论理科生、文科生都爱看电影和电视,试问影视作品除了特效之外,缺了什么就无以为继了?

剧本。

剧本就是叙事(narrative)。好的剧本就是好的叙事,而好的叙事就是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功底的展现。

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水平,人类始终是叙事和符号动物。

我们可以进行理性的计算,将工具理性发挥到极致,但我们更能进行感性的互动,从而将价值理性不断传递和交流,在探寻自我价值和创造群体感知的过程中,继承并发扬着人性的传统。

再强大的技术,也都只是实现人文价值和理想的手段而已;概念、思想和理念的提出,才是萌发新技术的源动力。

“理念先行,技术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就会有对思想的追求,人文专业的学生真的不必杞人忧天。

■豆瓣9.5分的美剧《新闻编辑室》,它的编剧艾伦·索金就被誉为「好莱坞最会讲故事的人」,著名的《史蒂夫·乔布斯》、《社交网络》也是他编剧制作。猜猜他大学读什么?音乐剧舞台剧专业,不折不扣的人文领域。

这一社会上流行的命题,基于以下几个可疑的假设:

第一,文科必定是不能赚钱的;

第二,人生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

第三,只有大量的金钱托底,人才能体会精神的富足。

首先,正因为文科知识属性的「无用」,所以文科的出路就变得很广。

真正出路很窄的,其实仅限于文科的博士生,毕竟读了那么多年,如果不继续走专门的教研道路,实在有点可惜。

坦率说,我不会奉劝大学生去念人文类的博士学位。

一方面,美国博士阶段的学业不会允许你广泛涉猎,它需要的是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深入研习。因此很多人即便最初怀有浓厚兴趣,到了真正研究的阶段,会因为研究太小的问题而顿感乏味和无奈。

另一方面,人文知识最大的价值,不是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教授,而是让从古至今的中西文明予以人精神上的富足。

所以本硕阶段大可不必太担心。

■来自美国计算机技术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IT经理在招聘STEM专业人士时,最看重的能力首先是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客户服务能力,而STEM专业技术能力反而排在后面,所以人文软实力对每个行业的人都非常重要

如前所述,文科真正的价值不在其本身的知识范畴能给你带来什么在实际工作中用得到的东西,但很多人文学科,尤其是哲学和历史对思维、表达、写作以及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严格训练,是可以无障碍转移到任何工作上的

没有一个雇主会拒绝一个思想明晰、表达顺畅、长于文案和善于处理各类复杂信息的员工。

况且,网上所谓的薪资水平排名往往统计的是就业初期的数据,但长期来看,人文专业的毕业生并不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赚得少,甚至还会更多。

因为在职业后期,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才是决定他走多远的核心因素。

■福布斯杂志上,有一名作者分析了美国收入数据网站PayScale上的数据,发现人文学科的终身回报比想象中高:历史专业53.78w美元,哲学专业65.8w美元,投资回报率相当高( 300%- 700% )。

从我的角度来说,文科生除了一些编程和工程这种技术性太强的工作之外,能做任何的工作。

比如说投行,金融,营销,企业关系,非盈利组织等等。甚至有一些互联网公司也会雇佣文科生撰写产品说明书。

在美国,文科生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就业方向。

有很多智库(think tanks)、研究所(institute)和非盈利机构,会雇佣人文学者充当思想的掮客,或者装点门面以传播特定的理念;而这方面雇佣的人才都是属于“文科”大类的。

文科生真正的技能,体现在那些普遍适用的transferable skills(可迁移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软实力」上。

他们的眼界、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判断力、表达能力乃至审美,相较于没有受过人文训练的人而言,都是有绝对优势的。

从长期来看,这才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

■You can do anything这本书专门为文科正名,用丰富的事实、数据和研究展示了看似无用的人文学科,实则拥有巨大价值

如果说给文科生的建议,除了那些一心想走学术道路的人做科研外,可以修读一些交叉学科。

美国大学的学科设置非常前沿,会根据市场进行调整,稍微留意就可以找到自己匹配的交叉学科,此同时研习其他除了软实力之外的硬实力。

而对于理工科生来说,也可以把人文素养当成怡情的项目,会开启另一个视角看待世界,也就多了一层自由。

一个爱写诗的码农,肯定会活得更有诗意一些。

在现代社会,工作的意义不只有赚钱,许多人之所以从事一份工作,除了维持生计外,也往往会在其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发挥余地乃至实现的可能。

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同于其他生物就在于,人需要存在的意义。

再者,人类的精神世界丰富与否。哈佛大学多年研究已经表明,人的幸福并不取决财富多寡,而是取决于人的亲密关系,对世界的理解。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国内层出不穷的各类“总裁高管人文研修班”。

在一个富人都在挤破脑袋用文化资本来补充财富资本的时代,你还坚持认为「人文是毫无价值的东西」吗?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佛罗伦萨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在一封写于1513年12月致友人的信中曾说:

黄昏时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书斋。在房门口,我脱下了沾满尘土的白天工作服,执上朝服,整我威仪,进入古人所在的往昔宫廷,受到他们的热心款待;我在只属于我的精神食粮中汲取营养,这是我天生就适于食用的。

在那里我毫无顾忌地和他们交谈,问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而做出那些行动,他们亲切地回答我的问题。在四个钟头里,我丝毫感不到疲倦,我忘记了一切烦恼,我不怕穷,也不怕死,我完全被他们迷住了··· ···”。

如果我们们普通人可以像马基雅维利一样,在经历一天疲惫的工作后,仍能拨出时间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在人文的世界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可能才是文科最重要的、对大部分普通人的价值所在吧。

尤其是在 AI 时代,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人类何去何从的讨论越来越多。

迎战不了,如何让自己自洽,幸福,成为我们最当务之急的功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