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在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直播间里,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帮助企业公布招聘信息,并解答网友疑问。
新华社发
(资料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当前,“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预计将为劳动者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如何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怎样帮助劳动者提高技术技能,更好适应岗位需求?我们来听听代表委员们的观点。
促就业需全社会合力“答卷”
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1158万人,如何帮助他们走好就业第一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对此,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陆安慧委员认为:“帮助毕业生就业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家校政企形成合力。”
陆安慧委员表示,家庭要在择业观上帮助孩子树立“行行皆可成才”的观念,鼓励孩子立足岗位、脚踏实地;高校要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与步入职场的信心;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和毕业生的政策支持,继续对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企业给予社保费用减免等优惠;企业要加大开放力度,与高校共同开展好实习实践等活动。
“要立足实际,统筹做好市场性和政策性岗位开发。”陆安慧委员介绍,大连理工大学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巩固拓展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域就业重点单位,用好“科研助理”、第二学士学位等政策性岗位,充分吸纳毕业生。
“还要加大毕业生就业思政引导力度。”陆安慧委员说,大连理工大学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开展讲座,引导毕业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实际择业就业。同时,学校也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的机会,为他们求职就业保驾护航。
让劳动者技能更加契合社会需求
在3月3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围绕如何促进就业的问题,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表示,有的委员建议,要大力宣传引导社会更加重视技能的观念,创造人尽其才的空间。
“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王红军代表说,如今,劳动者技能素养与岗位需求有落差的情况仍存在,这影响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
为此,王红军代表认为,应聚焦产业需求培养技能人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行业知名企业、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合作,打造多元协同育人平台,达成科教、产教深度融合,以此提高学生素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他说。
王红军代表还建议,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改革,为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更多激励政策,这样才能为职业院校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实习或就业提供更多服务保障。
把青春与汗水挥洒在广袤大地上
“毕业后去哪里工作?”很多毕业生都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乡创业、投身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奋斗拼搏。
说到回乡创业,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青园心家庭农场负责人余青青代表讲述了她的经历。2014年,大学毕业刚两年的她选择辞掉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乡打造绿色蔬菜基地,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创业不易,余青青代表回忆,自己刚办农场时也曾遭遇挫折,但却从未后悔过,“乡村的广阔天地,能让我们大展身手,我要给其他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打个样’。”她说。
“乡村振兴的首要因素是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新思想新办法,才能从根源上推动乡村发展。”余青青代表认为,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由他们组成的新农人队伍,能在村里推广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带动更多农户成长为科技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吸引更多大学生毕业后来乡村奋斗,余青青代表建议,制定鼓励人才投身农村事业的奖补政策,激发其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大学生来基层挥洒汗水,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余青青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