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要求。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式培养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一个极其重要而有效的环节,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各阶段纵向融通、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发挥着重大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受浙江省教育部门委托,在浙江省教科院的统一指导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省内18所中高职院校,开展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能力标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教学管理等系列重大改革,探索基于职业能力衔接的新时代中高职一体化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立足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研制职业能力标准

课题组对浙江省内的装备制造领域及其相关产业内的209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合资企业等企业专家、人事经理和一线技术人员展开调研,掌握浙江省装备制造行业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收集相关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形成《浙江省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浙江省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现状调研报告》。

同时,邀请省内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的企业能工巧匠、技改尖兵,开展职业岗位群论证、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运用PGSD能力分析法对数控技术专业的典型职业活动、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通用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进行详尽分析和提炼,最终确定了数控产品设计与工艺编制、数控机床操作与产品检测、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生产管理、数控产品销售与维修保养、数控车间生产自动化集成5个职业岗位群和9个典型职业活动以及41个工作任务,并形成职业能力中高职进阶标准。

对接职业能力进阶标准,建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按照“分析梳理—能力转换—归纳优化—重构课程—建构体系”的逻辑关系,对接专业职业能力进阶标准中的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将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并进行归类,建立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共形成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典型零件检测技术、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6门,现代夹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机械产品三维建模与制造等专业核心课程6门,数控设备安装与调试、多轴加工技术、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等岗位核心课程5门,与产业转型升级所应具备的技能实现了无缝对接。

课程体系中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境设置以及评价与考核机制等均符合、适应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后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促进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衔接,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匹配。由于教学内容及实训方式均对接装备制造类企业的生产实际,通过“学练做一体”培养,推动了以工作任务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产教深融协作机制,建立一体化培养四载体

课题组通过“区域性”产业学院、“多模式”现代学徒制、“生态化”实训基地和“四新融合”课堂等四个载体,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增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载体一:学院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如面向海宁、滨江等区域,构建海宁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滨江北京精雕精密制造产业学院等“区域性”产业学院,培养与区域产业相对应的多样化、适用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提高产业匹配度。

载体二:实施“多模式”现代学徒制,如学院与浙江省能源集团等开展“招生即招工”的混合所有制模式,与上海大众等开展“先招生后招工”的企业大学合作模式,与浙江省装备制造行业协会联合企业的校行企联培模式,与大和热磁等企业开展“先招工后招生”的双元制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精准培养一体化人才。

载体三:以“纳新,纳真,共建,共生”为建设理念,校企共建集教学、生产、培训、研发、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生态化”实训基地,使实践场所呈现工作过程的真实形态和真实要求,使学生、企业员工、社会人员等得到生产性训练,感受工作式氛围,习得真本领。

载体四:打造“四新”课堂,构建能连接企业现场、能开展远程教学且便于泛在学习的教学新环境;实施“校企协同、模块分工、专兼协作”的教学新模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教学新手段,破解“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难再现”的教学难题;重塑评价新方式,向作品式、汇报式、仿真实现式转变,提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实施教学管理新手段,保障一体化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是实施了“动态化、生本化、多样化”组织管理。如学院中高职一体化数控技术专业紧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建立慕课、SPOC等各类课程及资源库,以及活页教材等中高职院校共享的海量教学资源,尊重学生兴趣和意愿,实施专业二次分流、课程模块可选。

二是开展了“全程式、标准式、协同式”过程管理。以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为主线,建立决策、执行、检查、评价等标准规范,实施标准式管理,推进中高职院校联动,信息共享,协同发力,实现过程共管。

三是进行了“系统性、数据性、闭环性”质量管理。构建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目标、教学指挥、教学运行、评估监控、信息反馈等五大系统,如学院从82个质量指标490个质控点对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各阶段实施的教学状态数据实时采集、评估、预警、改进、提升,实现闭环监督管理全覆盖。教学组织、过程、质量管理三环节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打通信息孤岛,创新数据应用,有效提高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管理效能。

(作者:丁明军 高永祥 蒋立正 叶俊,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