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随着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水平等因素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及靶向等治疗手段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但临床情况复杂多变,多种治疗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方式至关重要。不仅如此,打破单一学科的限制,多学科合理“排兵布阵”制定最佳方案,可以让患者病情“扭转乾坤”。本期“大咖话肿瘤”专栏,我们采访到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 马学真,提醒患者早筛、早诊、早治,大幅度提升肿瘤治愈率,对中晚期肿瘤患者,主张突破单一治疗手段和学科的限制,合理布局,强化“肿瘤精准化基础上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癌症是可防、可筛、可治的慢性疾病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癌症的“推手”。如果有健康知识、健康理念的普及健康行为的落实,可有效减少致癌因素对身体的影响。癌症可防、可筛、可治,通过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可显著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防癌体检是代价较小、痛苦较少,是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途径。

“肺癌人群在社会上不占少数,防肺癌体检时要注重肺部CT检查;怀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点做胃镜检查;肛门指诊是普查直肠癌的简单方法,长期便血或者大便习惯异常者必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检测可以发现可以治愈的早期肝癌。”马学真教授介绍。

“重大疾病防控政策关口前移,防控结合,提高治愈率,可实现社会效益和减轻疾病经济负担双收益。如果早期误诊、误治导致患者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在青岛召开两会之际,马学真教授建议加大财力支持癌症早期筛查力度,将癌症筛查纳入医保,或由医保、财政和个人共同支持完成。“现在大家的主要精力放在治疗,对于肿瘤预防和筛查关注不够,希望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要向肿瘤预防和筛查方向延伸。”马学真教授说道。

此外,马学真教授建议,还要加强癌症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市民恶性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癌症筛查参与率,提高青岛市医疗卫生机构癌症综合防治能力,完善疾控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负责、防治结合的癌症筛查与干预体系,为全省、全国癌症防治工作提供经验。

多学科、多手段联合治疗非常重要

在治疗方面,马学真教授主张要打破单一治疗手段,采取多学科、多治疗技术联合的模式,甚至可以突破单一学科,通过多学科综合诊治制定跨学科融合的诊疗模式。

“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传统的手术治疗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临床情况往往复杂多变。”马学真教授介绍,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术前进行转化治疗或者新辅助治疗,促使肿瘤降期,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治愈率、保肛率,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术前的放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局部复发、提升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随着癌症治疗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加强,放疗、化疗以及靶向免疫的联合治疗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策略和思路。马学真教授介绍,肿瘤的综合治疗就是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对肿瘤进行多学科联合治疗,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我院对新入院病人全部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并督导落实到位,大幅度提升肿瘤的治疗疗效,对于某些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之后仍需联合辅助放化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风险。由于肿瘤发病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些患者就诊时已丧失手术时机,但通过合理的术前治疗,待肿瘤缩小至可手术范畴时,再行手术治疗、精准放疗,仍有治愈的机会。“晚期”只是肿瘤的阶段分期,并非患者癌症晚期,更不是生命的终末期,不要轻言放弃,突破单一学科限制,通过合理排兵布阵,制定精准化、个体化的诊治,患者不仅可以治愈,而且能够实现有尊严、高质量生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