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为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应天书院。
嵩阳书院
(资料图片)
创建于484年,时称嵩阳寺,605年(隋朝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
白鹿洞书院
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
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率百官造访书院,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当时著名的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
岳麓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王夫之、贺长龄、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等人皆出自此书院。
应天书院
由五代后晋杨悫所创,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于繁华 闹市,历来人才辈出。靖康国难时,金兵南侵,中原沦陷,应天府书院被毁,学子纷纷南迁,中国书院教育中心随之南移,应天府书院没落。历朝虽有人曾重修书院,但未能成功,今天应天府书院只剩下残存的建筑,供人瞻仰。
培养出诸如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等后来都成为台阁重臣的著名人物。使应天府书院扬名的另一位人物就是那个吟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