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说,这还没到冬天呢,你就手脚冰凉,要是到了冬天可怎么办”?

“我也没办法呀,之前问过大夫,大夫说我这是阳虚”。

那么,到底什么是阳虚呢?


(资料图)

中医认为,“阳虚生外寒”。

因为身体内热量不足,抵御不了外界的寒冷,而使身体出现畏寒怕冷的情况。

人体中的阳气犹如自然界中的太阳,阳气不足则体内的环境就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人体阳气衰微,使气血循环不畅,代谢功能减慢;整个身体由于气血不足,产生的热量减少,不能温暖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所以,人就会感觉特别怕冷。

那么,除了怕冷之外,阳虚还有什么症状呢?

首先,精神不振。

精神萎靡不振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机体的生命活动衰退,身体困顿,没有精神,干什么都没有兴趣,缺乏动力,懒于思考,无所事事,生活懒散。还会产生失眠、头痛、没有食欲、消化不良等症状。

当然了,导致精神萎靡的因素是有很多种的,比如气虚,血虚等都能导致精神不振。所以,我们在辩证的时候也要注意甄别是哪种情况导致的精神不振。

再者,五更泄泻。

五更就是凌晨3~5点。经常见到一些人总是在天还没有亮的3~5点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中医称之为“五更泻”。

这种现象是阳虚的表现。凌晨3~5点是自然界从阴气最盛到阳气开始萌发的阴阳转化时段,阳虚的人在这段时间经常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温养脾胃,就好比烧火做饭,在正常情况下柴火充足(阳气充足),能做到饭熟菜香,这样能吃、能消化、能吸收;如果没有火源(人体阳虚了),做饭熟不了也就不能吸收,所以会导致腹痛腹泻。

这类人群,在平时的饮食中应适当补充一些驱寒、补肾阳的食物,如羊肉、枸杞、韭菜、生姜、辣椒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五更泄泻。

还有一个则是自汗。

自汗是指白天无明显诱因而时时汗出,不是因为天气炎热或服用发汗药或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的现象。

中医认为,自汗多阳虚,盗汗多阴虚。

自汗是因为体内阳气虚弱,中医认为气有固摄作用,指阳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稳固、统摄,以防止无故流失的作用。

阳气不足,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能固摄津液保护体内津液不外泄的屏障出了问题,就像装水的容器有了小裂纹,津液外漏了就表现为出汗,致使津液外泄,常伴有疲倦乏力、气短、畏寒等阳虚的症状。

当然了,阳虚的症状是有很多种的,这里也不一一列举了。

这里给大家说个简单的方子,就是用四逆散打底,随后再用附子和肉桂入药。

我们先来看看这四逆散,它是由柴胡、芍药、枳实和甘草这四味药材组成。

柴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味苦,性微寒,入肝、肺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效。

芍药,味道苦酸,性味寒,入肝、脾经,具有平肝阳、柔肝解郁的功效。

枳实可理气解郁,与柴胡一起,一升一降,甘草则起着调和的作用,和上面三味药材相结合可使邪气得到郁解,让全身气血得以调和。

用附子和肉桂入药,我们先来说说这附子,味辛,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对于一些因阳虚所致的肾阳不足、畏寒畏冷的人群有着不错的效果。

肉桂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之前也给大家讲过肉桂,有时候我们用它来卤菜,但它也是一味中药,和附子一样性质属热,具有引火归元,补火助阳的功效,这两味药都可以温补肾阳,补足命门之火。

当然了,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很多人都不只是有阳虚一种情况,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都会进行一个综合的辩证,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进行配伍加减。

除了用药调理外,阳虚体质者的患者在生活中也尽量做好以下几点。

1、睡眠

阳虚体质人睡觉喜欢蜷卧,且因容易夜尿频繁,影响睡眠。因此,阳虚体质者临睡前尽量不要饮水,且睡前要将小便排干净。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多参加运动,少熬夜。

2、饮食

阳虚体质人小便多,容易喝了水就要去厕所,夜尿较频繁,晚上起夜两三次。有的人还会有小便解不干净的感觉,因此注意晚间临睡前尽量不要饮水,以免影响睡眠。

阳虚体质人的大便多不成形,甚至会“完谷不化”,也就是大便中出现没有被消化的食物,吃什么拉什么。有的人还会出现“五更泻”,大清早地就得起床上厕所,解出来的还是稀大便。

因此,要少吃生冷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降低消化道的负担。

3、服饰

阳虚体质人耐夏不耐冬,怕冷不怕热,到了冬季手冷过肘和足冷过膝,睡不热被窝,很容易感冒。这类人抗疲劳能力差,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有时候甚至没有活动,也会不自觉地出汗,因此要注意保暖。

有的女孩爱美,天气一热就露肚脐,穿短裙把膝盖露在外边,这都很损伤阳气,阳虚的人在夏天更应该注意关节的保暖。

在春秋季或夏季空调房里尽量不穿露肩、露膝、露脐、露腰、露股的衣服。

只要我们平时生活中做好防护,再加上一些合理的调理,身体中的阳气自然就会慢慢地恢复过来的,当身体中的阳气足了,自然怕冷的症状就会逐步的缓解。

注:文章部分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作为科普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如果你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推荐内容